據《半月談》,吃飯財政記者在烏蒙山區某縣調研時發現:該縣當年保工資預算總支出為26.3億,達縣其中在職人員20億,個編個臨離退休人員1.7億,身后臨聘人員4.6億。聘轉臨聘人員數量是移支在職人員的1.8倍,但前者總工資預算不到后者的付保四分之一。另外,繼丨該縣臨聘人員的快評總工資支出已經超過了全縣總稅收收入。在該縣的吃飯財政鄰近幾個區縣,臨聘人員數量平均為在職人員的達縣1.7倍。
具體而言,個編個臨該縣臨聘人員人均年收入約1.61萬元,身后人員總數為28806人;在職人員人均年收入約12.83萬元,聘轉人員總數為15580人。移支在職人員人均年收入為臨聘人員的8倍。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首先,該縣已徹底淪為“吃飯財政”。臨聘人員一年總工資預算為4.6億,已經超過全縣的總稅收收入,這意味著該縣經濟實力及內生的財政汲取能力非常薄弱。在房市不振導致尤其小地方土地財政熄火的背景下,一年保工資預算總支出的26.3億,大概率來自轉移支付。
而現在提供轉移支付來源的經濟發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