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警謹價志阱各地將陸續發布2022年高考成績,部發布預報并啟動開展高考志愿填報工作。防高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積極為考生提供志愿填報咨詢等公共服務,愿填深入實施“2022高考護航行動”。導陷
一、教育警謹價志阱開展“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專項行動。部發布預報教育部已協調相關互聯網平臺對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和屬地高校注冊的防高官方網站、微博、愿填微信公眾號、導陷百家號等在互聯網上進行統一權威標識,教育警謹價志阱以便于廣大考生和家長識別,部發布預報獲取正規的防高招生政策和服務信息。
二、愿填開展志愿填報咨詢服務“五個一”活動。導陷教育部要求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要精心組織實施志愿填報咨詢服務活動,即至少開展一次覆蓋全體師生的志愿填報政策培訓、提供一本志愿填報指導材料、組織一場線上直播咨詢活動、播出一檔電視或電臺政策宣講節目、發布一期志愿填報預警信息。同時,要積極運用有關互聯網平臺,組織高校開展線上高考咨詢服務。
三、舉辦“2022年高考網上咨詢周”活動。6月22日—28日,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將舉辦“2022年高考網上咨詢周”活動,各高校將通過文字問答、視頻直播兩種方式為廣大考生提供免費的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各地教育部門、考試機構和高校也將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多方式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政策解讀、參考信息和咨詢指導。
同時,教育部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向考生和家長開展的“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活動,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取不規范甚至詐騙等問題。請考生綜合參考本地招生考試機構和所在中學、有關高校提供的咨詢服務信息,結合本人實際情況,自主合理填報,切勿輕信所謂的“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服務。這里,梳理匯總了近年來一些虛假詐騙案例,將其形式特點公布于眾,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謹防上當受騙。
四、虛假宣傳擁有所謂“內部信息”。某網站自稱掌握內部大數據,能夠“精準定位院校”等。事實上,每年高考填報志愿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布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和近年來各高校錄取分數情況,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詢機構或個人聲稱的“內部信息”。
五、假冒所謂志愿填報專家身份。某咨詢機構打出廣告,稱團隊的專家“獲得高考志愿規劃師認證”“來自著名高校”等。事實上,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愿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該機構一些所謂“志愿規劃師”都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按照總部提供的“臺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家長購買這些機構的服務不僅花了冤枉錢,而且可能報錯志愿。
六、咨詢服務質量難以保障。有的機構聲稱“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費”,但實際上為提高所謂的志愿填報成功率,鼓動考生填報較低分數即可錄取的高校或專業,損害考生的正當權益。
七、假借咨詢服務名義進行詐騙。有的“志愿填報輔導”App和網站假借為考生“一對一”服務的名義,收取高額費用后,溜之大吉;有的偽造錄取通知書,要求考生提前交學費;還有的機構要求考生填寫許多不必要的個人信息,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的鏈接,造成個人隱私信息外泄。
2025-04-17 02:32
2025-04-17 02:02
2025-04-17 01:50
2025-04-17 01:33
2025-04-17 00:32
2025-04-17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