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民法史的小年輕“活化石”金平。 (農健/插畫)
“我叫金平,活化平等的石法歲平,公平的民法平。也許就是典通因為這個‘平’字,讓我的過丨這一生,與民法結下了不解之緣。小年輕”2020年5月28日,活化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時,石法歲法學家金平這樣回憶他與民法典的民法緣分。
次日,典通就是過丨金平98歲生日,民法典的小年輕通過成了最好的生日禮物。兩年后,活化已經100歲的石法歲金平與人聊天時思路還是很清晰。金平認為,看到民法典通過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與民法典的緣分可以追溯到68年前。1954年底,32歲的金平接到通知,去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報到,參與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這個當時在組里年齡最小的“小年輕”沒有想到,等到2020年民法典真正出臺的時候,他已經成了別人口中的“當代民法史的活化石”。彼時,參與過前三次民法典起草的專家組成員中,唯有他還健在。
作為個人,金平一直認為自己的故事不值得被反復述說。但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者,他又覺得有一種必須去講述的責任感。
金平不喜歡“當代民法史的活化石”這個稱呼。他曾對女兒金潔說:自己無非就是活得長一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從西南政法大學退休后,金平居住在重慶。民法典表決通過不久,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人民法院院長高紅麗曾帶人去拜訪金平。新中國成立初期,金平曾任曲靖第一人民法院院長。
金潔記得,父親對那次到訪非常感動,因為曲靖是他年輕時戰斗過的地方,也是在那里,他領悟到民法是為人民解決實際問題的法。
金平把
2025-04-17 00:07
2025-04-17 00:06
2025-04-16 23:47
2025-04-16 23:19
2025-04-16 23:05
2025-04-16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