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猿靠手臂在林間蕩行,保護保護在大樹枝和地面上則是天行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趙超/圖)
想起2023年7月9日參觀海南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時看到的完善的紅外監測系統,一彬感嘆:很厲害,長臂但學不來。猿也這里的人萬紅外相機成百上千,能聯網,連結數據自動回傳,保護保護還可以識別物種,天行“一臺要幾千塊,長臂而我們用的猿也,是人萬最便宜的國產紅外相機,三百多。連結”
一彬就職的保護保護云山保護,是天行一家專做長臂猿及棲息地保護的NGO。7月7日,長臂海口舉辦全球長臂猿聯盟第一次合作伙伴大會,近12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15家國際組織和基金會代表一起討論保護長臂猿長效機制,一彬受邀參加。之所以對海南長臂猿紅外監測系統如此“眼紅”,是因為她負責的“長臂猿食堂調查計劃”里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安裝紅外相機。該計劃通過收集數據來了解長臂猿和其他物種的食性重疊程度,從食物的角度對棲息地恢復提出建議。
在已知的五百多個靈長類物種中,超過60%的靈長類面臨滅絕威脅,75%的靈長類種群數量下降。“如果不好好保護,也許到本世紀末,靈長類動物將只剩人類。”在海口的會議上,專家李保國點出了保護的重要性。
保護的前提是了解。三百多元的紅外相機意味著不能聯網,數據需要定期爬樹取回,不能放過每一條視頻,因為不知道長臂猿什么時候會出現。原本的結項時間定在了9月,因數據過多,又將延期到2024年春節。“比想象中難,”但也不是沒有驚喜,項目的第一期,離開云南德宏前一彬發現,紅外相機真的拍到了天行長臂猿。
這是首個由中國科學家命名的猿類,“天行”既取自《星球大戰》里的“skywalker”,也借指古語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靈長類專家范朋飛教授用了10年來確定它們的身份,還沒來得及高興,后續調查便顯示,天行長臂猿在中國野外的數量不足150只,比起數以千計的熊貓,天行長臂猿面臨著更大的滅絕風險。
天行長臂猿多生長于云南盈江縣的蘇典鄉,被正式命名前,當地傈僳族人稱它們為“甲米嗚呼”。“甲米”是黑猴的意思,“嗚呼”形容叫聲,兩道下撇的白眉和透亮的歌聲是其最具特色的標志。甲米嗚呼身長不足90厘米,占身體三分之二的臂長支撐它們在森林里游蕩,它們對棲息地要求極高,生態學家借此判斷生態系統是否優良。
這次見到甲米嗚呼,一彬不再像第一次那樣“覺得自己能上世界新聞”,但興奮感還是持續到回大理辦公室后的一個星期。這部拍攝到天行長臂猿的紅外相機安裝在一個結滿水東哥的山溝里。白白小小、口感類似果凍的植物水東哥是現階段長臂猿最愛吃的食物。發現這個地方時,一彬眼睛亮了,詢問同在溝里的草果地的主人有沒有見過長臂猿,得到“挺常見”的回答后,這枚紅外相機就此安了家。
找到一個合適的紅外相機安置所并不容易。拉馬河村的山上灌木藤本密布,行人隨時
3092萬人獲冬春救助
阻止“閃搶族”,美零售商給貨架“上鎖”
江歌母親訴林某侮辱、誹謗案,二審維持原判
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國家宗教事務局原局長崔茂虎被決定逮捕
緬甸已控制千余名妙瓦底非法入境人員,將盡快遣返移交原籍國
連長孫金龍:“不斷適應新戰場”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