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川省長王傳導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波 (四川日報歐陽杰/圖)
在就任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之前,生態王波曾是環境攀枝花市市長,他從高校工作起步,廳廳態環還在檢察系統工作過一段時間。波生這些經歷讓他養成系統思維——生態環境部門推動工作不是境工簡單簡單傳導壓力,單打獨斗永遠打不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壓力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川省長王傳導王波曾提出建立跨省常態化生態補償機制的生態建議,這也體現了他的環境系統思維。環保工程投資大,廳廳態環財政資金有限,波生他希望通過投融資創新,境工簡單引入商業銀行和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壓力
王波對數字特別敏感,川省長王傳導他認為:“不是說得多,就工作做得好,老百姓不認賬怎么辦?”四川設計了一套群眾環境滿意度指標,委托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收集數據。
南方周末記者曾跟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進駐四川,督察組公布的典型案例,有的問題四川省也提前發現過并推動整改,王波表示,地方不能再繼續容忍環保的“長痛”和“小痛”。
2022年3月8日,王波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你一直重視環保設施建設中的資金難題,其中,財政資金的錢如何花在刀刃上?
王波:財政資金由國家層面統籌,省級財政劃撥,補助量其實并不大,在整個環保基礎設施投入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更多是引導性的,誰污染誰補償,誰治理誰受益。
部分市縣財政緊張,這就要求省級統籌項目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錦上添花。財政資金有保有壓,保的主要是財力比較差的市縣,不能一包到底。不然全省一年四十多億元的財政資金,分到21個市州,平均只有兩億多元,太少了。
財政劃撥之外,要積極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投資,讓企業來唱主角。
南方周末:但環保項目往往投入高、回報周期長,引入銀行和社會資本并非易事。
王波: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的短板,其中重點是污水、污泥、固廢處置設施。有收益的基礎設施我們能建的已經基本都建完了,現在難點是鄉鎮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收集處置設
2025-04-17 13:47
2025-04-17 13:46
2025-04-17 12:43
2025-04-17 12:15
2025-04-17 12:00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