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幾乎無處不在,用微研團塑料垃圾問題正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物環境挑戰之一。
人類有沒有可能研制出環境友好型塑料?造塑支科本周,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料兩兩支研究團隊,分別利用微生物創造了兩種新型塑料。用微研團
8月21日,生物韓國科學技術院在《生物技術趨勢》(Trends in Biotechnology)發表論文Microbial production of an aromatic homopolyester,造塑支科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通過細菌發酵生產的料兩新型熱穩定性塑料,在性質上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似。用微研團
利用細菌制造出熱穩定性塑料。生物圖片來源:Trends in Biotechnology。造塑支科
該研究首次實現了利用微生物合成完全由芳香族單體(具有芳香族側鏈的料兩單體)組成的聚合物,不僅具有可生物降解的用微研團特性、減少對環境的生物污染,還具備適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的造塑支科物理特性。
同樣是利用微生物,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團隊創造了一種“活”塑料,為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開發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
研究團隊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編輯并產生具備極端環境耐受能力的孢子,使其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并通過塑料加工方法(高溫、高壓或有機溶劑)將孢子包埋在塑料基質中。
“活”塑料整體研究思路。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
為了驗證系統的放大可能,研究團隊還使用單螺桿擠出機進行了小規模工業化測試,制備了活體的PCL塑料。該塑料能夠像傳統塑料一樣使用;在被破壞或被廢棄的條件下,塑料中的孢子被激活并啟動降解程序,完成塑料的完全降解。該研究成果8月21日刊發在《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題為Degradable living plastics programmed by engineered spores。
無論是利用細菌制造熱穩定性塑料,還是通過微生物基因編輯創造的活體塑料,人類社會的綠色美好未來,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基礎研究工作。
不過,這還只是第一步。比如,經過代謝途徑和聚合酶的優化,前述韓國研究人員在6.6升的發酵罐中培養微生物,菌株的聚合物生產能力僅為12.3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