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和化解風險正成為金融業的長牙帶刺硬任務和頭等要務。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監管機構金融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銀保元新要“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年被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罰億發展全面強化機構監管、報告行為監管、長牙帶刺功能監管、監管機構金融穿透式監管、銀保元新持續監管”。年被
隨后的罰億發展2023年12月1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在第23期《求是報告》雜志上發表文章,強調“切實解決監管‘寬松軟’問題,長牙帶刺努力做到監管一貫到底、監管機構金融一嚴到底、銀保元新一查到底,讓金融監管真正‘長牙帶刺’”。
事實上,2023年,金融業已處于強監管嚴監管狀態。金融機構因合規問題而受到行政處罰的數量和受罰金額快速增加。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金融機構一年來受罰信息的統計和分析,恰是映照各金融機構合規建設和風險控制的一面“鏡子”。
哪些金融機構受罰最多?受罰金額最高?哪些領域是風險高發地?哪些個人被罰終身禁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牧羊犬——中國金融業合規云平臺”(下稱“牧羊犬平臺”)實時統計分析發現,截至12月15日,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外管局(下文簡稱“一行兩局”)及三家各地派出機構共發布12110條處罰信息,罰金合計147.82億元。其中,4762家機構和7348名個人被罰,234人被處終身禁業。
為實時監測各金融機構的合規度,南方周末相關部門合力歷時近一年搭建了“牧羊犬平臺”。經不斷迭代升級與完善,“牧羊犬平臺”現已對“一行兩局”及其全國派出機構公開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進行實時收錄,并同步進行人工校驗。為確?!澳裂蛉脚_”數據的精準度,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還對實錄各項數據持續進行人工比對。比對結果顯示,“牧羊犬平臺”數據準確率高達100%,無缺漏和錯誤之處。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牧羊犬平臺”統計,2023年1月1日至12月15日,上述機構共發布12110條處罰信息,罰金合計147.82億元;4762家機構和7348名個人被罰;436人被禁業,其中,234人被處終身禁業。
機構和個人罰沒金額(梁淑怡、劉宇宇/圖)
個人受到行政處罰的類型分布(梁淑怡、劉宇宇/圖)
在2023年十大罰單中,六張罰單的處罰對象為非銀保類金融機構,且有三張罰單均與支付結算業務有關?!澳裂蛉脚_”更顯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5日,在33條處罰對象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處罰信息中,20條處罰信息的違規事實涉及了“違反賬戶管理規定”或“違反清算管理規定”。
2023年十大罰單(梁淑怡、劉宇宇/圖)
在監管部門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處罰信息頻發的2023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相應的管理條例。2023年11月24日,國務院第19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稐l例》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支付賬戶開立、使用、變更和撤銷等業務管理和風險管理制度。此《條例》將于2024年5月正式實施。
從個人處罰情況來看,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5日,個人被罰金額最高的十張罰單均與非法買賣外匯有關。其中,個人罰款金額最高達6093.54萬元。
2023年個人十大罰單(梁淑怡、劉宇宇/圖)
從總體處罰數量上看,銀行業第一,保險業次之。作為全球第一大銀行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歷來是重點監管對象。此外,銀保行業的體量之大,也是上述兩個行業違法違規情況頻發的原因之一。
機構類型分布(按數量)(梁淑怡、劉宇宇/圖)
但從受罰金額上觀察,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5日,非銀保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被罰的金額總額均大于銀行業和保險業。在過去幾年里,上述兩類機構開創了許多金融業前所未有的新業務和新模式。這些業務和模式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金融風險。但市場創新總領先于監管,因此這些創新的業務和模式在這幾年里處在監管空白領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認為,2023年監管機構對這兩類機構的大額罰單體現出了金融風險和監管空白正被逐步化解和消除的趨勢。監管新規將把金融業合規度提至新臺階。
機構類型分布(按金額)(梁淑怡、劉宇宇/圖)
在受罰數量最多的銀行業中,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及分支機構共870家,罰金近14.55億元,占銀行業被罰金額的50.13%;農商行、城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共1496家,合計罰金13.4億元,占銀行業被罰金額46.18%。
其中,農商行被罰數量超過了國有行,成為2023年罰單的一個突出現象。據“牧羊犬平臺”顯示,領取罰單的農村商業銀行高達690家,而國有銀行僅566家。與此同時,股份行被罰金額數值最大,2023年銀行業十大罰單的處罰對象里有五家是股份行或其分行。這說明農商行和股份行的整體合規程度均較低。
被罰機構類型分布--銀行業(按數量)(梁淑怡、劉宇宇/圖)
被罰機構類型分布--銀行業(按金額)(梁淑怡、劉宇宇/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統計和觀察近期監管部門發出的罰單情況發現,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5日,銀行業大額罰單主要集中在“貸款‘三查’不盡職”“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和“貸款資金被挪用”三大問題。
此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后,銀行業大額罰單頻發,且違規類型已不止局限于上述三項“老問題”。以金監總局在12月1日披露的關于中信銀行被處罰沒2.24億元的處罰信息為例,該信息顯示,中信銀行涉56項違規行為。這56項當中就包括了“違規發放并購貸款收購保險公司股權”“通過同業投資歸還本行不良貸款”及“股票質押貸款管控不到位”等同時涉及貸款、股權和同業投資的關聯性合規問題。對此,中信銀行回應稱,此次處罰所涉問題均發生在2019年及以前年度,已根據監管意見,全部完成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2023年銀行業十大罰單(梁淑怡、劉宇宇/圖)
相比于銀行業,保險業被罰金額和被罰數量則較低。其中,財產保險公司被罰數量最多且被罰金額最大,壽險次之。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統計時間段內保險中介公司的違規數量較多,僅次于綜合性保險公司的壽險子公司的違規次數。
被罰機構類型分布--保險業(按數量)(梁淑怡、劉宇宇/圖)
被罰機構類型分布--保險業(按金額)(梁淑怡、劉宇宇/圖)
保險業受罰金額前十張罰單中,七張屬于壽險公司。其中,太平人壽以一張800萬元的罰單位居榜首。
2023年保險業十大罰單(梁淑怡、劉宇宇/圖)
縱覽保險公司大額罰單,各家保險公司的違規問題集中在“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和“虛假財報”兩大問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還注意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后,保險業大額罰單同樣頻發,雖金額不及銀行業,但違法違規事項亦不限于上述兩大問題。以金監總局12月1日披露的對中郵人壽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副總經理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為例,該表涉及九條案由,均與上述兩大“老問題”無關。與此同時,這九條案由與銀行近期受到的大額罰單類似,均有各業務甚至各金融細分行業的關聯性合規問題。如,“投資銀行存款不符合監管規定”“備案前開展境內外股權投資”和“通過銀保渠道銷售保單利益不確定的保險產品,部分投保人不符合監管規定中的年齡要求且未人工核保”。
從地域來看,處罰數量和處罰金額較大的地區較為集中。人行、金監總局和外管局三家機構的山東派出機構轄內受罰金融機構數量位列榜首,遠超第二名的河南派出機構。而在受罰金額上,人總行、金監總局、外管總局及三者上海派出機構遠高于其它派出機構。
受罰金融機構地域分布(按數量)(梁淑怡、劉宇宇/圖)
受罰金融機構地域分布(按金額)(梁淑怡、劉宇宇/圖)
2023年罰單金額總榜單(梁淑怡、劉宇宇/圖)
從受罰數量觀察,無論是銀行業還是保險業,山東派出機構均為榜首。
機構罰單數量榜--銀行業(梁淑怡、劉宇宇/圖)
機構罰單數量榜--保險業(梁淑怡、劉宇宇/圖)
從罰單金額分析,人總行、金監總局和外管總局向銀行開出的罰單總額達9.25億元。上海、浙江和山東派出機構是所有派出機構中對銀行派出罰單金額總額的前三名;較之銀行業,保險業的情況有所不同。山東省派出機構的機構罰單金額超過了人總行、金監總局及外管總局的機構罰單金額,高達3129.1萬元。而其他省份派出機構向保險公司派出的罰單總額均不超過兩千萬元。
機構罰單金額榜--銀行業(梁淑怡、劉宇宇/圖)
機構罰單金額榜--保險業(梁淑怡、劉宇宇/圖)
從個人罰單金額分析,湖南、江蘇和浙江省派出機構的罰單金額分別位列前三,個人受罰金額合計分別為15541.84萬元、8073.49萬元和4450.74萬元。
個人罰單金額榜(梁淑怡、劉宇宇/圖)
總體來看,隨著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結束,金融監管工作被提升至一個新臺階。從該會議結束后銀行業和保險業受罰情況分析,各項金融活動的合規界線已越來越清晰,監管空白和盲區正逐步消除。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建議,各金融機構要清楚地認識到合規是第一要務,需要更加注重各項業務的合規性,特別是類似于銀保渠道和股權等具有關聯性或跨行業屬性的金融業務。各金融機構更需時刻關注新的法律法規落地,在保持金融業務創新的同時,保證業務的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