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銀行總行大廈。中國趙繼林/圖
貴陽銀行(601997.SH)總行大廈七層,版甲有一處外人禁足之地。骨文
占地八十多平方米的易鯨陽機房內,擺滿了碩大的捷貴電子顯示屏和計算機終端,一切關于存款、冒險貸款的打造業務操作與賬務處理都需要在這里完成。支撐整套設備運行的中國,是版甲2023年11月6日剛剛上線的新核心業務交易系統。
在銀行核心業務交易系統領域,骨文國外的易鯨陽Oracle(甲骨文)與IBM等公司曾是絕對的壟斷者。
2020年10月,捷貴一家寂寂無名的冒險創業公司,突然闖入。打造成立于2015年的貴州易鯨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易鯨捷)以4.26億元中標貴陽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國產數據庫應用項目。
易鯨捷在其中擔任兩個角色,一是數據庫產品的供應商,二是整個項目的總包方。其目的是打造一套全棧國產銀行核心交易系統。
正式上線后,這套備受矚目的交易系統并未贏得贊譽,反而將易鯨捷推上風口浪尖。一時間,“假國產”“套殼Oracle”等言論充斥互聯網,貴陽銀行與易鯨捷成為眾矢之的。
“我們要給國家打造一件平常日用的(數據庫)核武器,可能有很大的困難,但這個險我們一定要去冒。”易鯨捷董事長李靜語速飛快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聲音有些顫抖。她看起來十分干練,短發、文眉、著紅外套。
眼下,李靜口中的“核武器”還未真正實現投產。貴陽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何欣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目前貴陽銀行數據庫主庫為Oracle,易鯨捷則作為跟隨庫備用,與當初設想方案正好相反。“一下子全部投上去了,說實話,風險會比較高。”
貴陽市大數據局黨委書記、局長張雪蓉進一步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受網絡負面輿情的影響,上級監管部門出于審慎監管的原則,暫不同意易鯨捷數據庫上線,“只要是監管部門松口,分分鐘都可以(上線)”。
外界最大的質疑在于,靠分布式數據庫起家的易鯨捷,能否做出技術難度更高的銀行核心交易系統數據庫。
金融業目前使用的數據庫仍以集中式為主,但分布式是大勢所趨,在海量數據、高并發下有計算優勢。
某國有商業銀行的支行行長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銀行核心交易系統數據庫的開發難度在于,數據儲存量大,且要保存多年,還要保證系統不宕機。此外,每個銀行針對客戶的需求還要做一些定制類的開發,比如要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稅務系統單獨去開接口,“對安全性有嚴格的要求”。
貴陽銀行采購易鯨捷數據庫后的三年時間里,一直沒能上線。
易鯨捷對上線時間原本比較樂觀。據公司內部文件,建設目標分三個階段:
2020年6月底前,實現平均成功率99.999%,并于2021年順利實現貴陽銀行核心業務系統“雙庫并行”方案,其中主庫使用國產易鯨捷數據庫。
2021年9月底前,實現銀行金融核心、圖形前端、流程銀行、信貸系統等典型應用易鯨捷數據庫改造并上線。
第三階段全面對貴陽銀行信息系統進行規劃、改造,于2022年7月底前實現全場景應用系統國產化改造。
公開信息也能看到,易鯨捷數據庫的上線時間有所推遲。
2021年5月,易鯨捷股東中國軟件(600536.SH)對易鯨捷的評估報告顯示,貴陽銀行采購的核心交易主庫計劃2022年上半年正式上線。顯然未能成行。
再有動靜已經是兩年后的2023年5月,貴陽銀行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易鯨捷國產數據庫應用項目進入測試階段,正在有序推進各項測試工作。
11月2日,又有投資者在貴陽銀行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詢問易鯨捷國產數據庫進展,董事長張正海答復,“貴陽銀行新核心業務系統目前已經完成開發測試工作,系統進入上線準備階段,預計于2023年11月3日17:00至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