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虛假稀釋全國刮起環保打假風暴,簽字清水既嚴厲打擊對自動監測數據動手腳的篡改參數查?企業,也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行為伸出重拳。環保(視覺中國/圖)
虛假簽字、造假篡改參數、虛假稀釋用清水稀釋廢水、簽字清水用氮氣稀釋廢氣、篡改參數查?遙控器啟動信息干擾器……這些五花八門的環保環保造假手段都來自各地公開的案例。
2023年,造假全國刮起環保打假風暴,虛假稀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高頻率“直奔現場”。簽字清水這輪打假行動,篡改參數查?既嚴厲打擊對自動監測數據動手腳的環保企業,也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行為伸出重拳。造假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公開案例發現,企業和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造假手段包含幾個類型: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干擾、繞過在線監測設備,未保證自動監測設施正常運行,未按規定測量方法檢測等。
針對愈來愈隱蔽的造假手法,環保執法能力也在升級。“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能再搞過去的人海戰術。”在2023年6月29日的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身份亮相的趙群英說。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公開案例發現,最常見的造假手段主要有幾類。
第一類方法簡單粗暴,企業擅自篡改自動監測設施中的某些參數。例如,河北省保定溫恒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