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搶娃廣東珠海,月中一家月子中心里,心混醫護人員正在照顧出生不久的戰跑嬰兒。(視覺中國/圖)
入住月子中心的頻出第14天,27歲的搶娃新手媽媽楊少蕓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就被告知要在2小時內搬離住所——她所在的月中月子中心倒閉了,當天中午12點要斷水斷電。心混
那是戰跑2023年4月27日,楊少蕓在社交賬號上發了一張行李箱、頻出打包袋、搶娃水盆拖鞋等雜物凌亂堆滿地面的月中照片。而就在此前的心混兩周,她每天打卡分享的戰跑,都是頻出月子中心里“三餐三點”的精致美食照片。
楊少蕓的遭遇并非孤例。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三年間,在武漢、重慶、成都、南寧、福州等各大城市,多家月子中心突然“關門跑路”,單店涉案金額有的高達數百萬元。有機構向顧客如實告知情況并承諾部分賠償,亦有機構突然“失聯”,讓即將臨盆或剛剛經歷生產之痛的新手媽媽備受打擊。
除一些月子中心“關門跑路”外,尚在泥潭掙扎的其它月子中心已經開始了一場 “搶娃”大戰。從口碑網站的營銷競賽,到越演越烈的價格戰,無不揭示著市場競爭的殘酷。
而對愈發關注母嬰健康與服務品質的年輕育齡夫婦來說,要不要選擇入住月子中心,花費幾萬元購買的護理服務無法滿意怎么辦,如何挑選到一家合適的、靠譜的月子中心,似乎都成了一道道現實難題。
在楊少蕓入住的武漢喜月滿滿月子會所,等待賠償與討“說法”的受害者拉了多個微信群,正準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多位消費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該會所停止提供服務后,自己繳納的押金、服務費用一直未能退還。根據一名消費者代表給出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七十余位消費者合計待退款金額接近150萬元。
楊少蕓是幸運的少數。在接到退房通知后,她與其他一些已入住月子中心的產婦,被協調安置到另外一家月子中心,雖然居住環境、餐飲及護理水平大幅下降,但總算履行了合約規定的月子期服務。
“天眼查”信息顯示,該月子會所所屬的武漢喜月滿滿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將現代醫學與傳統相結合的酒店式母嬰健康管理機構,面向產婦和嬰兒提供休養保健服務。
2023年6月,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受疫情和自身經營因素的影響,公司已經事實上倒閉,但還沒有正式破產清算。“我們一直在積極地尋求并購,目前基本上把武漢的同行找了個遍,但大家對未來的投資預期都很謹慎,很難找到愿意接手我們店面的公司。”
“在被清退之前,我們員工、客戶和供應商都沒有收到任何有關通知。”原喜月滿滿月子會所工作人員夏茜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出于對公司的信任,在半年社保未交、3個月工資未發的情況下,一直到停業前,員工們仍在照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