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常年伴隨的風雨霧大風、大霧,海島駐守在島上的雷達官兵,都習以為常。風雨霧(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攝)
雷達天線旋轉,海島電磁波穿透彌漫的雷達大霧,映射成屏幕上閃爍的風雨霧光點。
在雷達方艙內,海島操縱員鐘志濱緊盯屏幕,雷達手指飛速敲著鍵盤。風雨霧指揮室里,海島指揮員楊黟軍表情嚴肅,雷達集中精神研判空情。風雨霧潘雄則專心整理著海量數據資料。海島
這里是雷達南部空軍某海島雷達站,他們肩負著轄區空防預警的重要任務,是戍衛空天的“千里眼”。
從廣東某碼頭出發,乘船數個小時,再坐汽車繞過“山路十八彎”,抵達海島山巔,這就是雷達站的駐地。海島交通不便,食物供應全部靠島外運送。山上風大,有時候可以達到七八級。如果不扶穩,人很容易就會被“吹走”。
初上雷達站,人們常感嘆道,“山上和山下是兩個世界。”
山下天氣晴朗,陽光照耀下,海面波光粼粼,寧靜而美麗。抬頭望向山頂,便能看到綠色的山峰被厚厚的云霧繚繞,巨大的“雷達球”若隱若現。
營房宿舍樓的樓梯處,立著一面軍容鏡。戰士國大雙每天都要擦上三四遍。每次擦完不久,鏡面就又浮起一層水珠。路面濕滑,頑固的青苔“去而復生”。夜間值班的戰士們都要小心腳下,避免摔倒。
“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大霧天氣。”老兵鐘志濱是廣東韶關人,他在老家從沒有見過這樣的霧天。霧大的時候,兩三米外就看不清人影。不戴帽子在營房外走一圈,衣服、頭發都會打濕。
鐘志濱說,現在站里每個房間都配備了空調、除濕機、空氣凈化器,可在營房升級改造以前,這些東西都沒有,每天訓練完回來,被子、褥子都是濕答答的。時間一長,被子有點發霉。
老兵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將一只100瓦的黃色鎢絲燈泡,綁在床板下,把被子平鋪,燈泡一整天都亮著,烤著被子,延遲被子潮濕的速度。
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兵們常常蓋著“濕被”入眠。
海島常年伴隨的大風、大霧,駐守在島上的官兵,都習以為常。
除了大霧大雨,每年6月份到10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