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日,踏現韓國首爾,場何梨泰院踩踏事件發生地附近,保命人們向遇難者獻花。踏現(視覺中國/圖)
韓國警方正著力調查梨泰院踩踏事件原因。場何據澎湃新聞報道,保命當地時間11月1日,踏現韓國總理韓德洙就梨泰院踩踏事件舉行新聞發布會。場何他表示,保命踩踏原因是踏現治安人員不足以及制度缺失所致。
面對防范踩踏事件不力的場何批評,據海外網援引韓聯社報道,保命韓國警察廳警備局局長洪起鉉在當地時間10月31日表示,踏現警方已預料到會有相當多的場何人員聚集在梨泰院,但未料到人潮涌來釀成如此大規模傷亡事件。保命一線警員反映,沒有察覺到人數驟增,現場研判留下遺憾。
在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看來,公共場所的大型踩踏事件是偶發的,這導致人們在預防與管理的過程中疏忽大意。“踩踏事件發生的風險很高,此次事件中,人流高度密集在狹窄的街道,除了觀景,也會在周邊的店鋪里進行消費,這種無序的狀態會帶來怎樣的嚴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受訪專家們眼中,踩踏事件的成因復雜。滕五曉認為,過量人流、現場失序及偶發慌亂都是誘發公共場所踩踏事件的主要因素。
“在現場無序的狀態和人員的快速流動誘發的踩踏事件下,人員傷亡一定非常嚴重。”滕五曉指出,更嚴峻的是,在有坡度的情況下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只有將最上層的人扶正,下層的人才能夠解脫,然而在突發情況下,短時間內是無法做到的。
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許鵬認為,踩踏事件的發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人群密度足夠高,二是人群所處的空間范圍足夠大。在2014年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后,許鵬曾于個人博客發文《踩踏現象和逃生方法的流體力學分析》,指出了關于踩踏事故的常見誤區:踩踏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