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實施的死刑法律援助法規定,申請法律援助的復核法眼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應當獲得律師辯護。應僅(人民視覺/圖)
相關報道詳見《死刑的僅收最后關口,如何找出“活”的回丨理由?》
從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法)收回死刑核準權,至今已16年多了。死刑在可預見的復核法眼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還將處于“保留死刑,應僅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僅收階段,因而繼續完善死刑復核制度,回丨對于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死刑確保把死刑案件辦成鐵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復核法眼
任何一項制度在完成構建之后,應僅就要進入演進階段,僅收構建可以很快,回丨演進卻需要時間。經過16年的演進,我國的死刑復核制度不斷完善,取得了巨大成績,但隨著法治的發展,也仍然面臨許多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就此談4點意見。
首先是要完善死刑復核多方參與的機制。
例如,長期以來大家都在討論死刑復核程序的性質,目前占主流的觀點是“核”而非“判”,既然不是(審)判,似乎死刑復核程序就不需要具有一審、二審那種“審理”和“裁判”的訴訟化形態,而是“復核”與“核準”的行政報核程序。
但我的觀點一直是,死刑復核程序是死刑案件中最后一道把關,必須按照司法規律來運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冤假錯案,從法律援助法將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從一審、二審推廣到死刑復核程序,也不難看出立法者是贊同這一目標追求的。
強調按司法規律辦事,就是要在案件辦理中盡可能實現公開透明,因此我多年來的一個主張是,至少要借鑒公開聽證程序,在死刑復核案件中起碼要由法官主持、檢察官和律師參與聽證,死刑犯通過視頻參與聽證。必要時,法官、檢察官和律師應當到死刑犯被羈押的當地去聽證,并允許一切有利于發現事實真相的相關證人、鑒定人等出場
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杜邦公司被立案調查
挑戰大廠:一位副教授和00后的法學實踐
時隔十四年,反壟斷法重修 “從此成為一只長了牙的老虎”
物價翻倍,全國停電,破產后的斯里蘭卡如何脫困?
31省健康熱詞出爐:銀發經濟、生物醫藥、AI+醫療迎機遇
800公里以上將收200元 國內航線燃油費5連漲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