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6日),最高據最高人民法院消息,法近近期,期名已滿12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殺人、滿周滿周重傷害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歲不歲討論引發廣泛關注。截至目前,成年人民法院共審結此類案件4件4人,人被犯罪人年齡在12至13歲之間,判刑被依法判處10至15年有期徒刑。最高
最高法強調,法近審判既要成為對失足未成年人懲戒處罰的期名公堂,又應作為挽救教育的滿周滿周課堂。處罰上堅持“寬容但不縱容”,歲不歲對于主觀惡性深、成年危害嚴重、人被特別是屢教不改的,該懲處的依法懲處,發揮警示教育作用,還被害人以公平,示社會以公道。
最高法指出,問題孩子的出現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會原因,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對此,在審理婚姻家事、侵權等案件時,要注重強化監護責任和教育引導工作,引導父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
此外,對“問題少年”的教育矯治程序虛化,導致大量未成年人違法后處于無人無力監管、矯治落空狀態,以致往往反復實施違法行為,最終造成惡果、構成犯罪。如某地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曾五次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但均未實際執行。應當盡快改變對低齡未成年人專門矯治機構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專門學校建設,逐步推動建立獨立的少年司法系統,讓實施了嚴重危害社會行為但尚未構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應有的矯治教育。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