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聯網法院近年審理了多起網絡虛擬財產案件。網絡 (人民視覺/圖)
自媒體賬號可以分割嗎?虛擬一樁離婚官司的判決給出了肯定回答。
2022年3月,財產一對夫妻起訴至湖南省臨湘市法院要求離婚,割難歸兩人都想拿到共同經營的妻離帶貨抖音號的所有權,且在賬號價值上發生爭執。婚自法官調解3天后,媒體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賬號由注冊的網絡男方繼續使用賬號,并分期付給女方30萬元作為補償。虛擬
這起案件所涉自媒體賬號是財產網絡虛擬財產的最新表現形式之一。南方周末記者經檢索裁判文書網,割難歸發現2022年上半年各地審結的妻離七十余件涉虛擬財產案件中,還包括網絡游戲裝備及賬號糾紛、婚自虛擬貨幣糾紛等。媒體
隨著互聯網的設備升級及數字經濟的發展,網絡虛擬財產外延正不斷延伸。近年來,受疫情影響,酒店積分、航空里程積分等無法兌換導致的糾紛也陸續出現。
然而,法律對網絡虛擬財產的規定相對空白。民法典也僅在第一百二十七條作了簡單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無明確界定。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石佳友對此表示,這與虛擬財產的高度復雜性相關,“很難用物質世界的規則或物權、債權等單一維度去理解,現階段更多還要靠司法裁判去解決糾紛”。
公開報道中,能檢索到的國內最早網絡虛擬財產糾紛案發生于2003年,由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審判。
網絡游戲“紅月”的玩家李宏晨在一次登錄時發現裝備丟失,與游戲運營商溝通無果后訴至法院。李宏晨覺得裝備是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才獲得的,運營商有義務保管好裝備,但運營商覺得裝備歸根到底只是服務器里的一組數據,玩家本來就不能完全支配。
經過三次開庭審理,朝陽區法院認可虛擬裝備屬于網絡游戲環境中的無形財產,判令運營商對李宏晨丟失的裝備予以恢復,并賠償游戲卡片價款等共計1140元。
黑龍江良治律師事務所馬超律師代理過一些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案件,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類案件的糾紛內容多為網絡游戲合同糾紛或游戲裝備被搶被盜等。近年來,隨著網絡直播行業的興起,他接觸到了更多與直播相關的虛擬財產糾紛,其中就包括他代理的首例“借名”直播案。
2016年,王穎用表姐王佳玉的身份信息注冊了酷狗直播賬號,此后收獲粉絲超30
2025-04-17 02:20
2025-04-17 01:23
2025-04-17 01:09
2025-04-17 00:54
2025-04-17 00:52
2025-04-17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