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對話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井噴”“頭銜價值幾何”,歐洲成為熱議話題。科學5月13日,院臨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臨時代表吳繼華告訴南都記者,時代該科學院是表系民間注冊的科學團體,“相當于俱樂部”。民間院士每年要繳年費,團體通常是確繳150美元或者歐元,以維系科學院運營。年費至于官網被下架的對話“院士電子百科全書”,吳繼華稱這只是歐洲院士候選者的公示頁面。
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科學
5月8日,院臨院士中國科協發布《井噴式的時代“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折射出什么》一文,文章提到,至今已有30多位國內人士,戴上歐洲自然科學院頒發的“洋院士”頭銜,其中不乏高校教授和科技公司創始人。
有消息稱,花費四十萬元能“買”下院士頭銜,還有人說,“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成員名錄超三分之一疑似為中國人”,其中含“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
9日,中國發展研究院工作人員曾向南都記者否認“付費參評”一說。據其介紹,該院院長王彤是在去年接到了歐洲自然科學院發來的邀請,根據對方的指引提供了相關資料,今年初被告知當選,并受邀出席在國內舉行的頒證授勛儀式。
對此,吳繼華否認了“科學院主動邀請學者申請院士”的情況。他告訴南都記者,歐洲自然科學院在官網上設置了申請郵箱,需要申請人自行提交相關自證文件,而從申請到確認評選結果大概要經歷“六至八個月”。
歐洲自然科學院生物技術和自然醫學部的入院申請顯示,申請者至少要有高等教育學歷,個別專業(如傳統醫學)可以考慮大專學歷,有專著、專利等可以特殊考慮。
此外,申請者需要有三位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推薦,必須要當前工作單位的任職證明和推薦書。申請人應該簽署中文、英文等語言的申請書。本部門可以提供申請書范本。
南都記者查詢發現,不少“留學中介”在網上列出推薦的外籍院士機構,包括歐洲自然科學院、歐洲工程院、烏克蘭國家工程院等,申請費用在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不等。
對此,吳繼華表示,歐洲自然科學院和中介并沒有聯系,但據他所知,很多中介會卡著時間向申請者承諾,“如果六個月沒有結果,就給他們退錢”。
歐洲自然科學院向會員收費一事也引發質疑。
2023年3月25日,歐洲自然科學院主席團決定,在網站上刪除過去三年未繳納年費的會員。吳繼華回應稱,科學院的運營主要靠院士的捐贈和繳費,院士每一年都要繳納一定年費,通常是150美元或者歐元。“章程上規定是捐贈以自愿為原則。”由于支付操作方面的問題,目前中國院士還無法繳納費用。
在吳繼華看來,歐洲自然科學院相當于搭建了一個平臺,方便中國學者與海外學者溝通交流。科學院是民間注冊的科學團體,“相當于俱樂部”。
南都記者查詢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發現,首頁已無“院士電子百科全書”相關信息及鏈接。吳繼華回應稱這只是院士候選者的公示頁面,“在個人確定被評為院士后,我們會向本人提供證書,證書上會顯示編號和日期。”
在采訪中,吳繼華向南都記者強調,歐洲自然科學院并不會給獲評院士金錢,也不會給他們特權,“一沒有加工資,二沒有任何住房津貼,三沒有發表論文、拿科研項目的優先權”。
此外,歐洲自然科學院是否有實體機構?吳繼華表示官網上的地址確實存在,“但我們并不在乎它有多大,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個開會放文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