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網暴田應祥和羅時云在景區抬滑竿,外天游客與滑竿自重加起來約140斤。坑轎 (南方周末記者 劉怡仙/圖)
重慶市武隆區的生活碎片天生三橋景區是一處名為“天坑”的喀斯特地貌,深度與口徑均達200米以上。網暴坑底有各種各樣的外天灌木叢、爬藤植物,坑轎崖壁則布有清涼的生活碎片瀑布。這讓人想起金庸筆下小龍女住了16年的網暴絕情谷。人處于坑底,外天幽深孤絕。坑轎
好在這里到了旺季,生活碎片有著來來往往的網暴游客。一天突破四萬人次的外天流量時,“人就像螞蟻一樣”。坑轎2022年8月28日,兩個四十余歲的滑竿轎夫,正貼著游客費力地砍價還價,走一步停兩步。身后還有一對灰發組合,59歲的田應祥和羅時云,抬著29號滑竿不動聲色地跟著。他們分別在景區工作了22年和17年,是這里的資深滑竿轎夫。
所謂滑竿,即是兩根5厘米直徑的竹竿,綁上一張竹椅,吊一根踏腳板,制成可坐人的轎子,自重大約是30斤。由于輕巧靈便,現在有諸多景區提供給游客代步。
8月21日前后,一博主發視頻稱,自己到天生三橋景區坐滑竿。結果遭遇網暴,“大家都生而為人,你憑什么花錢踐踏他的尊嚴?”繼而,這一視頻引起另一撥網友的熱議,“你情我愿,各取所需,有什么不對”“靠勞動吃飯沒什么不可以”。
上了年紀的田應祥和羅時云并不清楚網上的紛紛擾擾,唯一的智能手機只在收游客付款的時候打開。相比較無邊無際的網絡世界,他們只是住在天坑附近的村民,偶爾賣賣旅游紀念品,做點小生意,抬抬滑竿,圍繞著這一片幽谷生活。
天坑地質奇觀于1999年開發成旅游景區,在坑底添了一道游覽的混凝土路,2000年5月對外開放。由于從坑口上下,山路陡峭,附近的村民被招募為滑竿師傅,抬游客進出。據轎夫們說,開發初期僅有10對轎夫,目前增至34對,68人。
如今,武隆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將天生三橋與仙女山、龍峽地縫等景區統一管理,并在仙女鎮上設置游客服務中心,游客須從鎮上購票乘車到各個景區。轎夫們也受到景區的規范管理,明碼標價——全程400元,半程200元。
8月28日,四十多歲的年輕轎夫最后還是談崩了,一臉喪氣地往回走——他們今天一單生意都沒做成,“沒開張”。田應祥先是和他們打了聲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