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宇宙行“宇宙行”工商銀行市值一度登頂A股之冠。市值2024年以來,度登頂A跌轉工行股價何以逆勢大漲?股之冠息其2024年上半年成績單是否對股價構成支撐?
10天之后,8月30日舉行的差止工行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因此吸引了眾多研究員、分析師及媒體記者。機隱這亦是宇宙行工行行長劉珺履新后亮相的首場業績發布會。劉珺稱,市值今年(2024年)計劃實施中期現金分紅,度登頂A跌轉擬按每10股派息人民幣1.434元,股之冠息分紅比例為30%。差止方案將在履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治理程序后正式實施。機隱這是宇宙行工行首度實施中期分紅。以此計算,市值工商銀行A股和H股股息率將分別超過5%和7%,度登頂A跌轉投資價值凸顯。
同日,另外三家大行亦公布了中報業績,中行和農行亦于同天召開業績發布會。四大行資產和利潤均為行業龍頭,在息差、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幾項核心指標的同臺競技中,工行半年度成績單的成色如何?高管層采取了哪些經營策略進行逆周期調節?是否已見成效?
(工商銀行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現場,工行供圖)
因直接影響利息收入,凈息差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存款成本是銀行經營業績中繞不開的“風暴眼”。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四大行中期業績及行業數據發現,2024年上半年,工行凈息差為1.43%,稍落后于建行(1.54%)、農行(1.45%)和中行(1.44%)同期水平,在四大行中墊底,且低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1.54%的行業均值。國信證券分析指出,工行凈息差走低因其受到LPR(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以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受上述因素影響,2020年至今,工行凈息差一直呈現下跌趨勢。雖然這一走勢與行業整體趨勢相呼應,但橫向對比,工行此項指標與其他三大行相比不占優勢。這意味著,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方面,工行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間。
但轉機似已隱現。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調研工行2021年—2024年四年中報數據發現,2024年上半年,工行存款付息率由2023年中的1.9%降至1.84%。而此前的2021年—2023年,此項指標于年中的數值一直呈上揚態勢,峰值為2023年中期的1.9%。
工行行長劉珺在做業績陳述中亦提及這一變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存款成本的降低與上半年監管禁止“手工補息”和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及優化存款結構等多項因素相關。未來一段時間,伴隨廣譜利率(一系列利率指標,主要指央票利率、基準利率以及銀行間拆借利率等)水平持續走低,包括工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存款成本有望持續降低。作為影響凈息差的關鍵因素,存款成本的降低對工行凈息差止跌回升將起到正面支撐作用。
從整體經營觀察,2024年中期,工行總資產持續擴張至47萬億元以上,較上年末增長5.4%,但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下降6%及 1.96%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就此兩項指標觀測建行、農行和中行等三大行數據發現,2024年上半年,僅農行一家實現了營收及凈利潤的雙向正增長。而與農行形成反差,工行在此兩項指標上的降幅在四大行中居首,往后依次是建行和中行。
工行營收降幅較大的原因是什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拆解半年報數據發現,2024年中期,工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6.8%的同時,在營收中占比約25%的非利息收入亦出現了同比3.6%的下滑。其中,體現銀行“第二增長曲線”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更出現了同比8.2%的降幅。
細分項來看,工行的個人理財及私行業務收入出現了同比26.7%的下滑,與消費結算等相關的銀行卡收入亦同比下降10.6%。對于手傭收入減少,工行在年報中歸因為,“受公募基金費率改革、 落實保險‘報行合一’政策、資本市場波動、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等因素影響”。
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就此評價稱,在LPR多次下調、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居民信貸需求減弱、地產不良暴露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四大行作為服務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重要執行者,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整體同比負增長不難理解。即便如此,四大行的總利潤仍占據銀行業總利潤的“半壁江山”,“排頭兵”地位難以撼動。
與經營業績的難如人意形成反差,工行資產質量呈現出良好的基本面。截至2024年6月,工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至1.35%,撥備覆蓋率升至約218%。兩項指標在各自向好的區間發展,形成較為穩固的“喇叭口”。外界頗為關注的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率亦出現明顯拐點,較2023年同期下降1.33%。與工行近4年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的趨勢相呼應。這意味著,在房地產出清方面,工行已取得一定進展。
在存款付息率持續走低的較好通道中,如何實現凈息差全面逆轉?工行在中報內關于“通過動態優化資產負債總量和結構擺布策略,持續打造更加干凈、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說法或是解題思路。劉珺在業績發布會現場亦稱,工行將通過穩定提升零售和普惠貸款占比的方式,優化資產負債表,并將“堅定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而在2024年3月召開的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工行副行長姚明德也曾作出類似表態。除提升普惠和零售貸款占比外,姚明德還提出要做好久期布局,平衡好當期凈收益與長期經濟價值。他當時稱,貸款久期每拉長0.1年,可以延緩凈息差下降0.7個BP;而存款久期每縮短0.1年,可以延緩凈息差下降2.3個BP。
管理層上述表態在工行近年的經營實踐中已有跡可循。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透過近四年半年報數據梳理各項業務指標發現,2021年-2024年中期,工行消費貸和經營貸規模在全部貸款中占比一直上漲。其中,2024年中期兩項貸款規模占比權重更同比分別提高了40%和19%。揚升之勢明顯;而與此同時,對公中長期貸款在全部貸款中占比亦較2023年中期提高1.7%至48.3%。
上述變化表明,工行在資產端保留原有優質項目“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同時,將不受房市周期影響且資產收益率更高的“消費貸”和“經營貸”放到了一個重要位置。而資產收益率因久期加持而相對高的“中長期貸款”也成為對公貸款品類中的“香餑餑”。
與此同時,工行近年在負債端對私存款在所有存款中的占比呈現上漲趨勢,對公存款占比走勢則相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觀測2023年和2024年兩年工行存款付息率發現,對公存款付息率均高于對私存款。顯然,對公存款減少有利于壓縮負債端成本。
以上研究表明,工行為擴大利差水平而在優化資產負債表一事上花了不少功夫。劉珺則透露,2024年中期,工行“零售+普惠”貸款增量占比已提升至36.8%。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透過半年報獲知,2024年中期,工行零售貸款平均收益率為3.8%,高于對公貸款平均收益率3.33%的同期水平;而工行2024年上半年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3.4%,高于對公貸款平均收益率。不難發現,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尋求收益更高的資產,正是工行謀求高息差的途徑之一。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在監管對存款管理趨嚴及廣譜利率持續走低的行業環境下,未來一段時間,銀行業的存款成本或將持續下降,對凈息差形成正面支撐。但與此同時,與廣譜利率水平走勢相一致的貸款利率水平亦會面臨重新定價。尤其是在國內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呼聲漸高之時,不排除央行再度出于平息輿論壓力、刺激居民消費的動機下引導各商業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這將直接減少銀行的資產收益。此種情境下,如何透過多種手段平衡及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將是銀行業一道繞不開的選題。
老撾:已對向緬甸大其力地區供電作出限制
北方人日常的冰雪歡樂
填補空白!周原遺址首次發現先周時期大型建筑
青島航空回應機務人員遭碾壓身亡事件:執行任務時發生意外
要求材料阻燃,強化電池安全,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九月實施
從羽生結弦到冰上Elsa,為什么花滑圈盛產神顏選手?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