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連接當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漢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步入復旦大學的堂秘采訪間時,空地上以5×5的書長布局擺放著25瓶農夫山泉作為采訪點位。
他看著這些水瓶愣了一下,陳龍羅漢堂秘書長陳龍跟他開了句玩笑:“This is 比智a trap for you(這是一個陷阱)。”在采訪間隙,連接這位81歲的羅漢諾獎獲得者經常會下場去矯正某瓶水的位置,以保證線條是堂秘筆直的。
薩金特是書長來參加2024年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的。羅漢堂于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陳龍是比智由阿里巴巴集團倡議,并由包括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連接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的開放型研究機構。陳龍出任秘書長。羅漢
陳龍是堂秘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終身教授,回國后成為長江商學院副院長,2014年加入螞蟻金服任首席戰略官,后在掌管羅漢堂之外,也負責阿里巴巴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以及集團戰略規劃總裁,擁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7月3日,南方周末記者就本年度羅漢堂數字年會相關話題專訪了陳龍。
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受訪者 供圖
南方周末:在2023年阿里巴巴“1+6+N”的組織變革后,羅漢堂發生了什么變化?
陳龍:這要從羅漢堂的初衷講起。阿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聚集著那么多的消費者、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希望呼吁各類學界專家,包括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等,一起理解科技對經濟和商業的影響。
我喜歡講一句話——“喜歡思考的人往往沒有落地的價值,同時實踐者常常沒有時間和訓練去做很好的思考”,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距離。羅漢堂的建立,就是嘗試彌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