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在艱難的火何博弈中進行。但“建設綠色ICT產業,行業撬動更大的雙碳綠色世界”已是共識。
與石化、進展鋼鐵、火何航空等傳統用能部門相比,行業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并非能耗大戶,雙碳可是進展全社會對其減排行動的關注并未因此降低。相反,火何普遍的行業共識是,ICT技術在促進碳中和目標實現中具有積極作用,雙碳ICT企業具有賦能綠色低碳轉型的進展巨大潛力。
事實上,火何無論國外還是行業國內,ICT企業在碳中和行動中都有著亮眼的雙碳表現:更早公開減排承諾,更超前的減排目標,更活躍的低碳創新,更廣泛的綠色賦能。
然而,挑戰依然突出。
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速構建數字社會的背景下,以ICT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產業的用能需求和碳排放量持續上升,這一趨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隨著元宇宙、大模型等新應用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帶來數據流量的指數級增長,如何實現“更多比特、更少瓦特”成為行業面臨的問題。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持續跟蹤ICT行業碳中和行動進展。通過對行業40家代表企業雙碳行動的分析,我們看到:在目標設定方面,ICT企業具有顯著引領優勢;在減排行動方面,提升用能效率和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成為ICT企業雙碳行動的亮點;在雙碳治理能力和供應鏈減排方面,ICT企業仍需加強行動力。
設立減排目標為企業開展雙碳行動確立了時間線,公開減排目標意味著企業愿意就碳減排事宜接受相關方的監督和溝通交流。
“雙碳”目標提出后,一批ICT企業如秦淮數據、螞蟻集團、阿里巴巴、騰訊等率先行動,公開減排目標和行動規劃。相比其他行業,ICT企業的減排目標具有顯著引領性,ICT服務類企業大多越過碳達峰階段,直接設立碳中和目標;ICT制造類企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時間點也普遍早于“3060”。
圖:部分ICT企業運營碳中和時間線
在調研的40家企業中,有35家企業公開了減排目標。從目標類型來看,有3家企業設立了降低排放總量的目標,如中國移動、冠捷科技、環旭電子;有5家企業設立了降低排放強度的目標,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為等;有27家企業設立了明確的運營碳中和目標,其中16家企業在運營碳中和之外,設立了價值鏈(供應鏈)碳中和目標。
設立碳中和目標要有前瞻性,更要有科學性。碳中和作為一項長期的企業實踐,無論是設立強度目標還是絕對減排目標,都應本著務實、科學的原則,不可盲目冒進。
目標確立,雄心彰顯,行動成效究竟如何?
總體來看,不同類型的ICT企業的減排行動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升既有生產運營環節的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三是開展綠色低碳轉型賦能。其中,高比例使用綠電成為行業亮點。
電力消耗在ICT企業中占有絕對比例,其中以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為主。在新建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布局方面,共建共享以節省資源成為ICT企業之間實施減排的“共贏”選擇。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深化共建共享合作,減少4G/5G基站重復建設,減少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大幅提升已建基站利用率,并持續深化桿路、管道、光纜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截至2022年底雙方累計開通共享5G基站超過100萬站,4G/5G共建共享為兩家企業節省網絡建設投資超過2700億元。
在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方面,秦淮數據、世紀互聯、阿里云、華為云等都有創新的方案。如華為研發全液冷方案,即在密閉液冷機柜中,通過液體帶走所有熱量,可以將散熱功耗下降96%,PUE由采用風冷時的2.2下降至1.1。
大多數ICT企業將實現100%綠色電力納入碳中和路線規劃。在彭博新能源財經2023年11月發布的中國企業綠電采購排行榜中,阿里巴巴、騰訊、立訊精密等ICT企業位居前五。
在調研企業中,有14家披露了(或可以計算出)連續兩年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其中11家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同比上升。環旭電子、三七互娛、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的清潔電力使用比例較高。
表:部分調研企業可再生能源使用情況
推動供應鏈減排是ICT企業開展碳中和行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2023年9月,蘋果公司在新產品發布會上高調宣布全新Apple Watch系列表款中推出首批碳中和產品,隨即就遭到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公開質疑。
質疑的理由是,蘋果沒有自己的工廠,所有產品的生產加工全部外包給供應商。在沒有對其供應鏈的碳排放情況進行充分披露的情況下,無法驗證其產品是真正推動了產品生產環節的綠色生產和能源轉型,還是為了營銷做紙面上的“數字”碳中和。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認為,蘋果公司在其部分供應商的碳排放量僅有小幅下降,部分甚至仍在增長的情況下,其產品宣稱實現碳中和有氣候“漂綠”風險。
客觀來說,蘋果公司的碳中和行動在全球ICT企業中都具有引領示范性。但IPE的質疑進一步反映出ICT企業減排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顯示,2023年ICT行業的綠色供應鏈指數平均得分為21.38分(百分制),管理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圖:調研企業綠色供應管理舉措及數量分布(家)
ICT服務類企業自身的碳足跡相對簡單,但往往擁有復雜的價值鏈。ICT制造類企業多涉及上游原材料獲取、中間生產加工、下游運輸銷售等供應鏈條,無論是意愿不足還是能力困境,目前ICT行業供應鏈減排的力度仍需大幅提升。
在調研的企業中,有33家企業將環境表現納入供應商管理之中,并對供應商提出環境認證、溫室氣體盤查等要求,如工業富聯建立《供應商碳管理要求》《供應商溫室氣體管理作業規范》等制度規范,中興通訊印發《關于供應商啟動雙碳規劃的要求函》等。
建立綠色采購制度,在供應商準入、管理、退出等環節中嵌入雙碳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供應商提升減排意識,推動供應鏈減排。但除了約束性制度外,企業還需要為供應商提供更多支持和激勵性舉措。調研顯示,僅14家企業對供應商提供雙碳能力培訓,超過九成的企業沒有為供應商的減排行動提供諸如合作優惠、合同延長等切實的激勵。
國際電信聯盟的研究顯示,ICT技術能夠幫助全球減少碳排放15%-40%。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各行業受益于ICT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將達121億噸,是ICT行業自身排放量的10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印發的《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了ICT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行動任務。
面對產業綠色發展要求,以及全社會對釋放ICT行業綠色賦能潛力的訴求,期待更多有ICT企業的碳中和行動走向務實和深入。為此,我們建議:
持續提升行業能效水平。在行業規模持續增長的趨勢下,ICT產業的用能需求將持續上升,提升能效水平是ICT企業降耗減碳的當務之急。聚焦數據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機房等重點設施,以全方位全過程的集約布局、綠色建設、低碳技術、智能運維等手段,持續提升能效表現。
為供應商減排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激勵。帶動供應鏈減排是ICT企業實現碳中和的必然要求。ICT頭部企業、鏈主企業應加強對供應商減排的賦能,不僅為供應商的減排行動提供知識培訓、資源支持,更要提供訂單優先、合作優惠等切實激勵,與供應商共建綠色產業鏈。
提高雙碳信息披露質量。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重大戰略決策,企業公開碳中和目標是對社會各方的莊重承諾,也因此獲得了“社會認可”。企業在實施碳中和行動的過程中,要有計劃地披露碳中和行動進展,以滿足相關方的信息需求,切忌“有承諾無匯報”;注重溫室氣體排放量、綜合能耗、可再生能源比例等關鍵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提高數據披露質量;披露零碳產品和服務時,盡可能附有第三方機構的核查認證,以提升可靠性。
進一步釋放行業賦能綠色轉型的潛力。ICT產業賦能綠色轉型的作用和成效得到普遍認可,但賦能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在賦能綠色生產方面,當前ICT技術賦能電力、交通等部門的減排效應更加顯著,對工業、建筑等部門的賦能支持仍需提升。在引領綠色生活方面,ICT企業助力綠色出行、低碳辦公等方面的成效更加突出,在推動綠色消費方面的行動力度仍需加強。
全國政協委員肖新光:大模型既帶來了風險,也帶來安全助力
跳最瘋的舞,蹦最“老”的迪:叛逆老人活在沈陽勞動公園
一名北京導游倒在最熱暑期,“我們導游天天這么熬”
國際接吻日浪漫來襲,哪一個“吻”最讓你難忘?
收藏了解,醫保購藥“六要六不要”
實地探訪:法國騷亂的第七天,巴黎有了暫時的平靜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