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難題“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待解少兒籃球培訓升溫,非學不少家長送孩子參加籃球培訓。科類困境(視覺中國/圖)
2024年12月上旬,教培機構監管廈門市思明區普羅國際琴行卷錢跑路。頻陷
據媒體報道,難題在一個月前的待解“雙十一”,該琴行還在促銷賣課,非學招收新學員。科類困境
這并非個例。教培機構監管2024年11月,籃球和羽毛球連鎖培訓機構花香盛世在北京的數十家門店一夜之間人去樓空;2024年8月,老牌國學培訓機構秦漢胡同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突然大規模閉店。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科類培訓機構大幅縮減,藝術、體育、科技等非學科類培訓的發展受到政策鼓勵。但隨之而來的,是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跑路現象頻頻發生。
2024年11月27日,教育部在廣州市召開全國校外培訓行政執法工作現場會。會議明確,要嚴肅查處培訓機構“退費難”“卷款跑路”“惡意閉店”等行為。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一系列監管政策要在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領域真正落地,還有一段路要走。
秦漢胡同的爆雷有些突然。
它已經營22年,截至2024年5月,在全國有近200家門店,在2023年還宣稱實現營收6億余元,擁有8萬多個付費家庭。
2024年8月27日,秦漢胡同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如此解釋大規模閉店的原因:扛過疫情三年頻繁停課的壓力,又面臨著社會消費下行、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成本與日俱增等問題。
同樣是教培機構,為何非學科類的更容易爆雷?
教育行業研究咨詢機構里畔商研合伙人葛文偉分析,對于重視學業成績的家長來說,非學科培訓不是剛需,如果他們遭遇降薪等財務壓力,會選擇保留孩子的學科類培訓,砍掉非學科類培訓。因此,非學科培訓的市場波動更大。此外,從班級容量、場地需求等因素來看,學科類培訓的盈利能力和場效比更高,如果本身還處于盈利狀態,一般也不會跑路。
所謂場效比,周誠解釋,比如在同一時間段內,一個1200平方米的網球場只能容納4-6個孩子上課,而一間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能夠容納三四十名學生,雖然課程
2025-04-17 01:31
2025-04-17 01:31
2025-04-17 01:28
2025-04-17 00:27
2025-04-17 00:05
2025-04-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