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來,腫瘤各地已陸續出臺文件,基因檢測假報對基因檢測院內業務進行規范,灰幕回扣并對樣本外送加強監管。告騙圖為2020年3月7日,腫瘤病理科醫生在做腫瘤基因檢測樣本提取工作。基因檢測假報視覺中國 | 圖
2024年3月底,灰幕回扣一張題為“基因檢測現金回扣舉報信”的告騙圖片在網絡平臺流傳,矛頭指向價格不菲的腫瘤腫瘤基因檢測項目,聲稱存在20%-40%的基因檢測假報現金回扣。
該舉報信列了兩個表格指出,灰幕回扣三款售價為4800元至15900元的告騙腫瘤基因檢測項目,回扣金額為20%;另外七款回扣力度更大,腫瘤8800元至29800元的基因檢測假報院外基因檢測項目,回扣金額達到40%。灰幕回扣落款是來自燃石醫學京魯大區和山東的兩位工作人員。
燃石醫學是國內從事基因檢測的一家明星創業公司,專注于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NGS)。2020年,燃石醫學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被稱為“國內NGS赴美第一股”。
3月27日傍晚,燃石醫學在官方微信發文回應,舉報信上的這兩位工作人員確系該公司在職員工,不過是他人冒用兩位員工身份發布,員工本人對網傳內容不知情,該封舉報信內容系惡意捏造并散播。
4月10日,燃石醫學公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關于此事(舉報信),公司已經報警處理,后續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不會有公開回應,企業非常注重合規。
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舉報信提及的十余家醫院紀委和衛健委紀檢監察組,多數回應不清楚該舉報。其中,北京腫瘤醫院紀檢監察室接線人員表示沒有收到此現金回扣舉報信,山東省紀委監委駐省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接線人員表示“具體案件辦理情況涉密”。
盡管事件尚未明朗,但舉報信讓基因檢測行業再次處于風口浪尖。腫瘤基因檢測是癌癥治療的指南針,明確突變基因的狀態是個體化精準診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腫瘤基因檢測也被認為是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后的“下一個金礦”,各家企業均在銷售端想辦法,期待占據更多市場份額,不可避免出現各類亂象。
基因檢測由此成為治理重點。2023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14部委發布《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申明整治重點之一就是各種名義或形式的“帶金銷售”,并提出治理強推基因檢測或院外購藥等第三方服務等問題。
了解到前述舉報信披露的回扣比例后,國內某三甲醫院的腫瘤科醫生趙小艾并不覺意外。“患者存在基因檢測的需求,基因檢測絕大部分都有回扣,有回扣才有樣本外送的動力,回扣主要會給醫生。”
從銷售端來看,基因檢測產品主要分為院內和院外銷售,對應兩種商業模式:一是醫院合作模式,企業和醫院進行全方位合作,包括醫院外包服務合作、產品(檢測儀器試劑)合作、研究(共建實驗室)合作;二是第三方服務模式,業內稱為樣本外送,即患者在醫務人員的推薦下,繳費給具備醫學檢驗所資質或官方指定試點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由其出具檢測報告。
兩種商業模式都可能存在“帶金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