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理想的舒適感城市里,市民居有其屋,城生城市寬敞明亮;街道整潔順暢,活舒兩旁綠意盎然;商品琳瑯滿目,適榜食品營養(yǎng)健康……更重要的逆襲是,人們手里有錢、線靠眼中有光,爭奪可以追逐自己理想的舒適感生活。
住(租)房壓力小、城生城市收入水平高、活舒交通暢通度高,適榜三者兼得,逆襲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是線靠巨大的挑戰(zhàn)。如果一座城市的爭奪交通順暢,住房數(shù)量多、舒適感品質(zhì)高,就業(yè)機會多、收入高,那么勢必會吸引更多的人口,從而帶來新的挑戰(zhàn)。既然三者難以兼得,那么就需要尋找一種均衡的、理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狀態(tài)。
2025年,南方周末城市(區(qū)域)研究中心持續(xù)推出《57城生活舒適榜2024》,運用量化模型,從安居指數(shù)、出行便捷度和收入三大維度出發(fā),呈現(xiàn)中國不同城市的生活舒適度,為人們的選擇提供一份參考。
研究發(fā)現(xiàn),生活舒適榜十強的座次中,紹興、無錫、溫州位列前三,除了第五名的佛山和第十名的長沙,其余8席均是長三角地區(qū)的城市。研究團隊認為,上榜的十強城市在住房、交通、收入上達到了一種相對理想的狀態(tài)。
如果將2023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減去2023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蘇州(28058元)、寧波(26228元)、紹興(26079元)等位列生活舒適榜前十的城市在這項數(shù)據(jù)上也與廣州(28323元估值)、深圳(27897)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在生活舒適度高的城市工作,可以跟在一線城市工作一樣,攢下同樣或者更多的錢。
一線城市雖然有較高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是在安居指數(shù)和出行便捷度上卻大打折扣,因此在生活舒適度上排名位于末端。在四座一線城市中,廣州因為較為合理的安居指數(shù),排名位于中游。
長沙市銀杏公園一角。(新華社/圖)
要做到“市民居有其屋,寬敞明亮”有多難?安居指數(shù)聚焦住房問題,運用房租收入比和房價收入比兩項指標,衡量不同城市的住房壓力。
安居指數(shù)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銀川、煙臺、紹興、嘉興、佛山、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長沙、唐山、常州。這些城市因為較低的租房、購房價格和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而形成了較大得優(yōu)勢。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四座一線城市雖然擁有較高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租房和購房價格較高。
國際上認可家庭住房開支占家庭收入不高于30%是合理比例,超過30%會影響生活質(zhì)量。
從房租收入比(月均租房價格*42平方米/月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排名前十的城市,房租收入比均在0.20左右。也就是說,這些城市的家庭住房開支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合理范圍內(nèi)。北上深則高于0.60,是合理比例的一倍以上。
從房價收入比(城市房屋均價*42平方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