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數實融合由南方周末主辦的賈康第四屆科創大會于北京舉辦,探尋科創在不同行業、中加企業的速現升級發展脈絡,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動能。代化“科創大會”創立于2021年,產業隸屬于南方周末年度盛典系列活動,體系每年發布年度科創力評價榜單與前瞻科創研究、構建匯集業內專家觀點、數實融合揭示企業科創風向。賈康
在大會現場,中加經濟學家、速現升級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代化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以《新質生產力:“數實融合”中加速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升級》為主題發表演講。產業以下為演講實錄:
賈康,體系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簡要勾畫一下生產力的概念:按照唯物史觀,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生產力,是決定社會和經濟發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上層建筑演變的最根本因素。從考古學研究成果看,有一個基本共識,人類脫離動物界后至少經歷200多萬年發展過程,有了自己的社會形態之后,應該認為就出現了社會生產力。
生產力在原理上分為三大要素:勞動力、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原始人群里,勞動力有自然分工:男性肌肉較發達,更多從事狩獵,女性根據她們的生理特點,更適合做采集和養育后代的工作。勞動者面對的勞動對象,就是自然界可以使原始人群生存下來的資源,如野獸、野果。勞動工具則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分。現在可以知道,原始人群的各個分支中,只有智人這一系沒有中斷,延續至今成為全球各膚色的人類社會成員。我們過去知道的北京猿人——周口店發現的頭蓋骨印證的這一系沒有后代了,就是在發展中無法解決生存問題,生產力低下而導致滅絕。
考慮生產力的發展過程,要特別注意到,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加速度顯著表現為“躍遷”形式。學界普遍認為,約1萬年前出現了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臺階——農業革命。在農業革命基礎上,大約300年前,生產力再次躍升到一個新臺階,即“工業革命”。而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是信息革命時代,日新月異讓人應接不暇。
昨天,谷歌發布Willow全新量子計算芯片,另據悉中國團隊也在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突破,專家已有專著,認為電子計算機時代將被量子計算機時代取代。
在信息革命時代,我們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