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健/圖)
2020年,次本西北某大學教授李偉(化名)在一場學術會議期間,不公不端隨口答應同行朋友的學術論文掛名請求。2021年,自查這篇論文被第三方發現涉嫌反向翻譯軟件合成。次本情況反饋至校方后,不公不端學校啟動調查,學術給對方學校發函,自查發現作為通訊作者的次本李偉此前并不知曉這篇文章的存在。
李偉受到了嚴厲的不公不端處罰。正在進行的學術本輪高校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中,李偉被再次上報。自查
2023年5月下旬開始,次本不少高校陸續通知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不公不端要求對2018年1月以來的學術學術論文進行自查清理。此前的2023年4月27日,科技部辦公廳下發自查通知,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自查清理包括抄襲、剽竊、偽造同行評議、代寫代投等較為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自查最主要的目的是削減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著力遏制增量。
這是一次本不打算公開的自查行動。南方周末記者從接近科技部的人士處了解到,由于有兩所高校將通知作為附件發布到網上,才被外界所知。
根據各學校發布的通知,此次自查清理對象主要是學校師生作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的所有學術論文。自查的重點范圍基本一致,均是較為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包括六類:抄襲、剽竊、重復發表;偽造通訊作者、偽造或操縱同行評議;偽造、編造、篡改實驗數據和圖片、一圖多用、選擇性使用;買賣、代寫代投論文;購買實驗研究數據;掛名現象。
按照科技部通知,各省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應開展自查和清理工作。不過,根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僅有石河子大學、青海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近三十所院校在官網發布了此份通知。
南方周末記者從接近科技部的人士處了解到,前述科技部通知本是不公開文件,但有兩所高校將其作為通知附件發布到網上,才被外界所知。事實上,江蘇和安徽兩省科技廳發布的通知文件末尾的確標注了“此件不予公開”。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學術不端清查運動。南方周末記者嘗試聯系前述公開發布通知的近三十所院校,其中,石河子大學、青海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和燕山大學接受了采訪。
目前看,不同高校在自查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