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淘汰賽進入加速階段。百只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統計發現,基金加入截至2023年5月17日,清盤今年正式清盤的?頭淘汰公募基金數量高達101只。其中,司為賽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達74.26%,何也創歷史新高。百只部
短短四個多月,基金加入集中清算的清盤基金數量為何如此之多?權益類基金緣何成為此次清盤的主力軍?頭部龍頭公司為何也被加入了淘汰賽?
通過多維度、多指標的?頭淘汰橫向與縱向比較等各種研究方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發現,司為賽基金數量的何也急劇增加和市場需求的不匹配是清算基金數量加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新基金不斷“出世”的百只部情況下,基金公司忙于營銷而輕于投研。基金加入熊市回撤大且牛市無超額收益則是清盤權益類基金占清算基金比例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個別龍頭公司也不例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為此建議,基金公司應將重心從過度追求發行產品數量轉向產品的絕對收益。與此同時,基金公司應遵從監管機構的要求發力高質量投資者教育,降低基民因非理性因素贖回基金造成的基金規模驟降的風險。
在迎來25周年之際,公募基金數量已超萬只。據萬得數據,截止到2023年5月17日,公募基金數量已達10829只,其中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位居前三。盡管2021年和2022年市場不振,但新發售基金數量依然可觀,分別為1934只和1392只。
而四年前的2018年末,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5153只。這意味著全市場公募基金數量在四年時間實現翻番。
(馮慶超/圖)
與此同時,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數據,美國共同基金在2017年共有9354只,而2021年,這一數據為8887只。4年時間,美股市場經歷了瘋漲和暴跌,但共同基金數量變動不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還發現,2022年市場萎靡,基民認購新基金意愿較低。為緩解市場需求下降帶來的影響,各大基金公司從2022年開始持續發行大量發起式基金產品。Wind數據庫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成立發起式基金666只,同比增長21.76%,創歷史新高。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定義,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于一千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
相比于普通開放式基金,發起式基金的募集門檻低、發行難度小。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認購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基金管理人更努力地創造收益,增強投資者信心。而從基金類型來看,發起式基金以權益類基金為主。
(馮慶超/圖)
因此,權益類基金數量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5月17日,權益類基金共有6487只。然而,隨著基金總體數量和權益類基金數量的同向增加,清算基金數量和權益類清算基金的占比也從2022年開始逐漸提升。其中,不乏發起式基金。今年迄今為止,清算的發起式基金有12只。由此可見,雖然發起式基金募集門檻較低,但發起式基金的特殊條款即“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加速了基金的淘汰。
基金發售步伐并未放緩的同時,清盤基金數量卻在加速。
統計發現,截止到5月17日,今年迄今為止正式清算的基金數量高達101只,權益類占比高達74.26%,創歷史新高。
(馮慶超/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通過比對發現,基金清算原因均是資產規模過小觸發合同終止條款或持有人大會表決終止,這些基金資產規模均小于1億元。其中,基金資產規模較小是由基金單位凈值較低和基金持有人數較少造成。基金產品自身較差的業績是根本原因。
這些基金經歷過牛熊周期嗎?其中93只基金的存續時長超過1年,62只基金完整地經歷了2020年到2022年的牛熊市(本篇定義的牛市時間:2020年3月24日到2021年3月24日;熊市時間: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3月31日)。
這些基金在牛熊市的收益顯然不如同期存續的其它基金產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將上述62只基金與當時市場上同樣完整經歷了牛熊市的其余8295只基金的收益率與最大回撤率進行比較發現,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這62只基金里均有30只左右的基金收益率低于其余8295只基金的收益率均值,且均有30只以上的基金最大回撤率高于最大回撤率均值。
上述清算基金也不能有效地在牛市中獲得超額收益。62只基金中有41只基金在牛市的收益率低于滬深300指數在牛市期間的區間漲幅,部分基金在牛市時的回撤率甚至接近20%。以東方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東方多策略A)為例,無論是在牛市還是熊市期間,其收益率均為負數,且牛市和熊市期間的最大回撤率分別為-19.77%和-28.13%,遠大于滬深300指數的最大回撤率。
此外,發起式基金業績也難達預期。在本次清算列表內的華潤元大成長精選股票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華潤元大成長精選A)年化收益率為-1.16%,單位凈值為0.9656。即若投資者從該基金成立時申購并一直持有直到基金清盤都未能實現回本。
綜合上述分析,無論是發起式基金還是普通開放式基金,不達預期的收益率與回撤率是基金被清算的一個重要因素。
(馮慶超/圖)
令人詫異的是,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月均規模排名的前10家基金公司里,有7家公司旗下的16只基金也出現在清算基金之中。但這些基金的業績普遍較好,清算時單位凈值大于1元的基金就有13只。其中,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南方瑞利在清算時的凈值高達1.83元,存續時間長達7年,但清算時基金規模只有0.46億元。
基金因業績差而被基民拋棄是正常邏輯。為何龍頭基金公司的績優產品也走向了被清算的結局?
一般而言,新產品發售更仰仗營銷,存續產品維護則須重投研。但如今的情況不得不令人懷疑,基金銷售渠道對基金存續產品的持續營銷不足導致了基金存續產品的清盤。目前,銀行和幾家頭部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是基金銷售渠道主力,但因為新基金和存續基金銷售手續費不同,銷售方的力度差別很大。
根據萬得數據,基金成立年限小于1年的基金銷售服務費率均值為0.38%,遠高于成立年限大于5年的0.27%的銷售服務費率。此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咨詢招商銀行理財經理和興業證券客戶經理后發現,銷售人員銷售首發基金會獲得比存續基金更高的績效獎勵。
以中銀標普全球精選自然資源等權重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中銀標普全球精選自然資源A)為例,該基金清盤時單位凈值達1.589,成立以來收益率達58.9%,年化收益率4.82%,其業績表現一直高于業績基準,并且成立期限接近10年。然而,截至2022年12月30日,該基金資產凈值為0.25億元,持續低于5000萬元,其基金管理人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對該基金進行了清算。
中銀標普全球精選自然資源A業績表現。(Wind/圖)
從2013年該基金成立以來到2019年間,該基金的申購份額一直處于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下降的趨勢。2020年2月6日,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使用固有資金1億元投資于公司旗下權益類基金產品的公告發出后,該基金的申購份額贏來又一個小高潮,但其申購份額數隨時間流逝而下降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
雖然2022年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了旗下基金銷售機構,也在電子直銷平臺上放出費率優惠的活動,但是中銀標普全球精選自然資源A基金在2022年的申購份額只有0.1319億。在基金公司加大營銷力度的背景下,它未能實現申購份額的增長。第三方銷售不力是主因。
(馮慶超/圖)
在市場波動期間,基民不理性贖回也是導致基金規模驟降的另一重要因素。
2020年一季度至2022年三季度,二級市場波動較大。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統計研究了52只2023年清算基金(剔除了2020Q1-2022Q3中缺失數據的49只基金)在這期間的贖回份額變化情況。基民在市場收益率較低時贖回現象較為明顯,反之,收益率較高時,贖回份額數較少。追漲殺跌依然是散戶基民的行為習慣。2022年一季度,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為-14.53%,統計的基金贖回份額達26.43億份;2020年四季度,滬深300指數收益率為13.6%,贖回份額僅12.4億份,為最低點時的一半。而在市場下跌時,基金單位凈值也受到影響。根據基金資產的公式(基金總資產=基金單位凈值×基金總份額+基金總負債),基金總資產是由單位凈值和總份額所決定的,若兩者數值同時下降,那么基金總資產將會大幅降低,基金被清盤的風險因此加大。
(馮慶超/圖)
基金的優勝劣汰是市場常態,也是市場良性健康發展的前提。但對于基金公司而言,需要對每一個被淘汰的產品進行思考,同時加以改進,以保證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真正盡責代客理財。
但從市場行為觀察,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銷售公司更傾向于新基金發售的營銷。這是因為新基金更能給兩者分別帶來規模和較高手續費。而基金公司管理費與基金管理規模正相關,第三方銷售方則更關心新基金帶來的較高手續費。
從近年來發行基金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基金市場的需求和供給已達到一種相對飽和的狀態,基金規模的增速正在逐步放緩。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基金公司發行產品的戰略應從追求發行數量轉向追求產品質量。基金公司應高度重視投研實力,實現基金的絕對收益,真正為基民的利益考慮。
其次,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銷售公司在新產品和存續產品的營銷力度上尋求平衡,不能總以“嘗鮮”吸引基民,可以以基金經理過往業績作為基礎進而分配營銷費用投入。存續產品的存續時間較長,投資者可以更加清晰地判斷該產品的投資風格和風險程度。
對于基民追漲殺跌的行為習慣,基金公司應遵從監管機構的要求,加大投教力度和質量。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基金公司可以嘗試定期發布業績說明會和走進投資標的公司等投教形式。基民對基金經理風格的認同,對投資標的公司的認可,有利于基民選擇適合自已的基金,有效降低基民因非理性因素贖回基金的概率,進而實現長期陪伴式投資。
而對于基民而言,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基金,特別是以“發起式”或“基金經理參與認購”作為噱頭的首發基金。即使是發起式基金,也會出現業績不佳和資產規模較小而導致清盤的現象。基民在投資前要對基金市場做初步的了解,一方面要比對各基金公司的產品規模和投研能力,另一方面要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基金產品,并時刻關注其基金公司的動態。
2025-04-17 01:31
2025-04-17 01:21
2025-04-17 01:15
2025-04-17 00:37
2025-04-17 00:14
2025-04-16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