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2日,踢貓效應虎丘山風景區盆景園,只貓正常兩只幼貓在陽光下漫步。咪非 南方周末記者 海陽|攝
連續幾天,死亡大黃、背后小黑和小黃都沒現身,警惕墻角擺放的踢貓效應貓糧也一動未動,這讓虎丘山風景區茶舍的只貓正常服務員韓雪揪緊了心。她擔心三只小貓也和網傳消息一樣,咪非吃了“壞人”投放的死亡毒物死亡了。這一猜測立刻被身旁的背后同事糾正,“咱們沒人親眼看到,警惕不能亂說”。踢貓效應
2023年10月20日晚間,只貓正常微博網友爆料稱,咪非蘇州虎丘山風景區有大量流浪貓死于投毒,并附上貓尸體照片。這一信息在抖音、小紅書等多個平臺發酵,為流浪動物管理爭議添上新的一筆。
10月22日,虎丘山風景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劉芳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10月10日至16日之間,園區內發現14只貓咪死亡。但查看監控后,沒有發現貓咪死于投毒的證據。
2023年10月16日,四川崇州羅威納犬咬傷女童。有網友將虎丘流浪貓的死亡事件與狗咬女童關聯,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虎丘流浪貓的死亡大多發生在狗咬女童之前,意味著這更可能是一起孤立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社交網絡上虐殺流浪動物話題數量驟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錢葉芳也注意到了社交媒體上的“仇狗仇貓”情緒,在她看來,其背后既有狗肉產業鏈從業者的煽動,也是“踢貓效應”的表現:“不敢向強者表達負面情緒,就向弱者發泄。層層向下傳遞,最后傳給了不會說話的動物。”
常年呼吁出臺《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之余,錢葉芳在杭州市錢塘區海天社區開展了一場延續三年多的試驗。對于流浪動物管理,她給出的解法并不新穎但任重道遠:完善立法、倡導文明養犬、杜絕當街撲殺、合理處置以及多與民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