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中外找跨兩位外國導演來華拍攝的聯創中國題材紀錄片,給一代西方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紀錄其中,片出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海尋《中國》影響廣泛,而常被拿來與其對比的文化,則是溝通荷蘭導演伊文思拍攝的《愚公移山》。
四十多年來,中外找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聯創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紀錄作為一種展現真實、片出引發思考的海尋藝術形式,越來越多的文化中國題材紀錄片走進全球觀眾的視野,成為講述中國故事、溝通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外找跨重要載體。
2024年7月30日,第二屆“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簡稱“創作計劃”)啟動儀式在湖南長沙舉辦,多名中外紀錄片導演進行現場交流分享。
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曾兩度榮獲奧斯卡大獎的柯文思 (Malcolm Clarke) 在儀式后向記者分享道,建立信任的方式之一就是從情感上理解對方。紀錄片創作者可以通過影像作品,讓緊張的西方觀眾放松心情。讓這些人意識到中國人和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沒什么不同,我們都擁有共同的人類情感。
“我們需要建立信任。而有趣的是,紀錄片可以是一種實現方式。”柯文思說。
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兩屆奧斯卡得主柯文思。圖/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杰
柯文思出生在英國,久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35家險企,哪家長線賠付能力更強?|2024年度“金標桿”
變局下的外企職場人:光環漸褪,何去何從
35家險企,誰更傾心于綠色金融?|2024年度“金標桿”
廣汽回應收購恒大工廠:優先利用現有產能
用陽光、枕頭、大恐龍,怎么編故事?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