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做年志愿咨詢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高三畢業生在學校微機室填報高考志愿。免費 (視覺中國/圖)
相關報道詳見《志愿之苦:數字鴻溝、父母意志、影響博弈風險如何決定考生的做年志愿咨詢命運?》
2022年高考季告一段落。葉曉陽已經連續七年為各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報公益輔導。免費
葉曉陽是說想布朗大學教育經濟學博士后。2016年在密歇根大學念博士時,影響他隨碩士導師、做年志愿咨詢北大教育學院副教授丁延慶一起,免費在寧夏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說想教育扶貧實驗。這個項目后來被命名為“我們都有光明的影響未來”(The Bright Future of China)。他們希望通過信息干預,做年志愿咨詢幫助貧困地區的免費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減少高分低錄現象。說想
2022年,葉曉陽通過公眾號發布了高考志愿系列講座,并組建了答疑群。講座設計上,葉曉陽確立了兩個主題,一個是信息與偏好,另一個是策略。前者包括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后者是關于錄取概率和模擬填報。為了更精準地幫助考生,他還設計了一個報名問卷,填寫完成后,才能獲取講座信息。
七年過去,現在的葉曉陽對高考志愿填報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他看來,一個最理想的填報制度,在于放開限制,讓考生可以依據個性化的偏好從高到低排序到無限,而非被迫采用其他的策略和方法,造成“偏好的扭曲”。
2022年7月29日,葉曉陽跟南方周末記者談了談七年下來,他對高考招生錄取的了解。在葉曉陽看來,近年隨新高考改革而逐步實施的院校-專業平行志愿填報模式,大大緩解了考生分數和錄取結果的不匹配,應該得到更廣泛應用。
南方周末:比起往年,2022年的志愿填報難度有無增加?是否有意外情況出現?
葉曉陽:今年還是很難,不確定的情況不少。首先,老高考和新高考中的院校-專業組模式(區別于院校-專業模式)志愿填報,對考生的相關知識和策略的要求都很高,滑檔、退檔、專業調劑的風險依然存在。其次,目前各地實行新高考改革的時間不長,考生缺少往年信息對照。新高考首年是最難的,可能出現更多高分低錄或低分高錄;次年第二難,因為大家參考的是前一年相對比較混亂的錄取結果。
此外我觀察到,一些省份的考生人數或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重慶今年選歷史的人數變少了,而選物理的比較多,這使得兩年的相同位次不可比;反過來,有的省份本科擴招,相同位次可能“更值錢”了。諸多因素同時發生變化,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都增加了。
今年比較受關注的是個別高校在一些省份
2025-04-17 01:34
2025-04-17 01:02
2025-04-17 00:55
2025-04-17 00:50
2025-04-16 23:40
2025-04-16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