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前后,個專高校中國農業大學畜牧專業一度轉出接近40%的業直學生。但隨著現代化養殖業成為朝陽產業,冷門近幾年,個專高校又有很多同學選擇來就讀。業直(農健/圖)
相關報道詳見《大學轉專業:拒絕“一考定終身”18年之后》
“自由轉專業”,冷門仍然是個專高校多數本科生難以達成的夢想。
麥可思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業直2021年有13%的冷門高校畢業生表示考研的原因是想改變專業,這和本科實現轉專業的個專高校人數比例大相徑庭。
多數高校轉專業的業直主要對象為大一、大二學生,冷門且對學生的個專高校學業成績有較高要求。另外,業直部分高校規定,冷門本科生在校期間只能轉一次專業。
但也有高校做出了自由轉專業的率先嘗試。2011年以來,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后啟動了“自由轉專業”政策。中國農大對轉專業的同學不設條件、不限次數、不限年級、不限專業,做到了“零門檻”;中科大則通過三次自由轉專業的機會和個性化培養方案真正實現了學生100%自主擇“業”。
不過,并非所有高校都認同需要一個完全自由的轉專業制度。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下稱“UIC”)作為具有香港高校基因的民辦高校,雖然沒有施行自由轉專業政策,但也通過設置輔修和豐富的通識課程結構來滿足學生的跨專業需求。
到底應該如何看待轉專業制度?對此,南方周末記者邀請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周叢照、UIC招生辦公室主任林群英一同探討。
南方周末:學校的轉專業政策及其特點是什么?
周叢照:中科大學生有四次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新生入學后即可申請進入各種英才班或拔尖班,一年后可根據興趣自選學院或學科;大二結束后可在學院或學科內自選專業;三年級后還可調整專業。四次機會,沒有專業大類的限制,各個學院靈活轉換。
另外,即便是轉專業沒有成功,也可以采取“個性化修讀”的方式,通過修習其它專業的課程,拿到學分并獲得其它專業的學位。真正實現100%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