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總部。入盟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圖)
2022年4月13日,芬蘭芬蘭總理桑娜·馬林在與瑞典首相馬格達萊娜·安德松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瑞典宣布兩國將考慮加入北約,或北漢界并可能會在6月下旬作出決定。約擴
俄烏沖突近兩月,楚河芬蘭、丨智瑞典打破以往拒不加入北約的庫視常態,突然改變中立國立場,入盟要求加入北約,芬蘭它們符合北約吸納新成員的瑞典所有條件:非交戰狀態、非核國家不發展核武器、或北漢界反對恐怖主義、約擴與他國無領土糾紛、楚河政局穩定和認同西方價值觀。丨智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對此表示急切的歡迎。
如果說俄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旨在維護俄與北約之間的戰略平衡,而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則從另一個方向打破戰略平衡,因為從芬蘭到莫斯科的距離也只有900公里,這將對歐洲乃至世界的力量格局產生重大沖擊。
芬蘭、瑞典申請“入盟”,北約將迎來第六次東擴,在歐洲達到極限。
俄烏沖突使夾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國家陡然成為戰爭前沿,前線國家紛紛選邊站,一邊是白俄羅斯站隊俄羅斯,另一邊是波羅的海國家站隊烏克蘭,連同芬蘭、瑞典等中立國一起要求加入北約,北約與俄羅斯短兵相接,重現類似冷戰時期的楚河漢界。
北約試圖重演協約國武裝干涉新生蘇聯情景。歐洲似乎在回歸一戰后“14國武裝干涉蘇聯”的歷史。當時,協約國以英法日美為首,三面進攻蘇聯,其中,北線法軍和美軍從摩爾曼斯克登陸,就是今天的芬蘭方向;遠東方向,日本從海參崴直撲西伯利亞,即現在俄日爭端的北方四島方向,俄羅斯和日本至今未解除戰爭狀態;南線從頓河到南高加索一線,就是現在的烏克蘭到格魯吉亞一線,戰爭持續四年之久。北約以當年協約國歐洲力量為基礎,范圍擴大到目前的30國。
戰線仍繼承協約國干涉傳統,從2008年的俄格戰爭到今天的俄烏沖突,展現的是當年協約國的南線,北約表示加強東翼防御,旨在“永久駐軍”烏克蘭之外,與俄羅斯相鄰的波羅的海國家,帶動整個南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