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本應多方利好的違規慈善贈藥,最終演變成為斷藥“羅生門”。承諾農健插畫
2024年3月中旬,各方近百名肺癌患者及家屬突然發現,相互“救命藥”賽沃替尼的推諉援助活動被終止了。
購藥之初,慈斷患者們被醫藥代表告知,善贈只要花15萬元購買18盒賽沃替尼,何中就可以獲得免費贈藥,強強聯合直至病情出現進展。藥代藥緣2021年剛上市時,違規這款藥品價格為每盒8000余元,承諾到2023年3月納入醫保后,各方降至5000余元,但對于大部分參與援助的患者家庭來說,難有余力負擔后續用藥。
項目方終止公號發布時,受贈患者僅存藥物人均不足一個療程,藥品即將用完的患者家屬尤其著急。“我們可以跟企業慢慢溝通,但是患者等不起,這些都是癌癥患者,一旦停藥會非常危險。”江浙地區一名患者家屬說。
南方周末記者從無錫警方獲悉,目前受停藥影響的患者超過千人。根據公開信息,該項目由阿斯利康(無錫)貿易有限公司無償捐贈資金、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無償捐贈藥品、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勸募、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發起。該項目于2022年1月啟動,至2024年3月,入組患者累計超過1800人,發放藥品64912盒。
在患者家屬的持續維權壓力之下,項目方曾表示系和黃醫藥不愿持續捐贈,和黃醫藥則表示,前述情況或系項目方與患者溝通有誤所致。
在行業人士眼中,不論是和黃醫藥、阿斯利康還是初保基金,均屬于行業的知名企業和機構,且不乏患者援助項目的經驗,他們對責任方相互推諉大多頗為驚訝。
南方周末記者多方了解獲悉,此次風波疑與醫藥代表對患者違規承諾、責任方未能妥善過渡和補償有關。
3月末,阿斯利康表示,愿意捐贈項目后續所需的賽沃替尼和項目運行所需的資金。但患者的擔憂仍未打消。而這場延續半個多月的斷藥風波,亦為公眾審視這類性命攸關的公益項目提供了一個重要切口。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和黃醫藥與阿斯利康合作開發賽沃替尼,和黃醫藥負責在華生產部分,阿斯利康負責海外,藥品商業化則全部由阿斯利康負責。2021年6月,賽沃替尼在中國獲批上市,主要用于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屬于化療后的次優藥品。
藥品上市后的2021年底,以買贈方式進行慈善贈送賽沃替尼的患者援助計劃——“沃悅新生”開始啟動。
以買贈方式進行患者援助,在中國存在已久。早在2003年,跨國藥企諾華首次將癌癥藥品格列衛以“慈善贈藥”的方式在全球推廣,中華慈善總會負責了這一項目在中國的運行。隨后這種模式被各大藥企廣泛效仿并持續至今。阿斯利康作為知名跨國企業,此前也多次以此方式進行運作。
一名創新藥企的中層管理者介紹,這類患者援助項目利好多方:對企業來說,可以讓更多的患者用上藥,為進一擴大銷量奠定基礎,客觀上也減輕了患者負擔。政策層面也會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給與一定的稅收減免。
前述中層管理者坦言:“買贈式的患者援助,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做企業的一種促銷方式。”賽沃替尼上市初期,藥價為每盒8000余元,按每28天四盒的一個治療周期算,患者每月用藥花費超3萬元。不少患者家屬表示,
2025-04-17 02:25
2025-04-17 01:56
2025-04-17 01:37
2025-04-17 00:56
2025-04-17 00:41
2025-04-17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