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發趨嚴的出鏡率監管之下,占據金融業資產超90%的多條銀行類金融機構合規度備受關注。2024年第一季度,罰單罰單體量龐大的中農最高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合規度如何呢?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國金融業合規云平臺”(下稱“牧羊犬平臺”)統計分析發現,第一季度,商行中國人民銀行、齊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文中簡稱“一行兩局”)及三家各地派出機構總發出1700多條罰單信息,銀行涉及罰款金額約4.7億元,領最罰單量和罰金均較上季度大幅下降。高額其中,金融農商行群體受罰頻次和金額均居榜首,合規包括齊魯銀行在內的出鏡率城商行則領取了五大高額罰單的兩張。
在行業整體性合規度提升的多條同時,包括個人經營貸、罰單罰單信用卡和個人按揭業務在內的中農最高貸款領域高頻出現違反審慎經營原則的行為。
根據受罰主體的不同類別,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罰單分為個人項罰單和機構項罰單兩類。而罰單量以罰單信息條數為基準。
一季度,罰單量和罰金兩項指標均較上季呈下降趨勢。其中,機構類罰單量和罰金下降明顯,分別較上季下降27%和51%。 相比之下,個人項罰單量和罰金下降幅度有限,均較上季下降10%左右。與此同時,個人項罰單依然呈現罰單量占比高(63.5%)而被罰金額占比相對?。?.2%)的特點。
罰單均值是降抑或升了呢?一季度,機構項罰單均值為71.5萬元/條,個人項罰單均值則為1.83萬元/條。兩項均值均較上季度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機構項罰單降幅明顯,超過30%。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據此認為,一季度罰單數和罰金環比減少或與2023年四季度各地監管加強處罰力度有關。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加強金融監管列入建設金融強國的四大舉措,并強調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監管的重要目標。此種情形下,監管機構在2023年末加強管理是題中應有之義。與此同時,受監管環境驅使,從業者和機構加強自我管理亦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哪些區域罰單量最多?哪些省市罰金最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統計分析牧羊犬平臺數據發現,一季度,山東、江西和江蘇三地的罰單信息量位居前三。其中,山東個人項罰單和機構項罰單數量最多,分別為 108條和75條。此兩項指數最少的地區分別是寧夏(1條)、西藏和天津(均為2條)。
但浙江地區機構項罰單金額最高,為 4656.3萬元 ,占機構類罰金總額近1/10。而機構項罰單金額最少的地區為西藏(80萬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罰單的數量多寡與三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從業者及機構存在違規經營行為。二是各地監管機構在不同時期的監管力度亦有一定影響。三是與當地金融行為活躍度有關。
在全國罰單量和罰金均環比大幅下降的良好態勢下,農商行的“出鏡率”卻顯得頗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梳理發現,一季度,在個人項罰單中,農商行從業者的罰單數量和金額在被罰機構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在機構項罰單中,農商行收到的罰單數量和被罰金額亦居首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農行商受罰情況環比未出現明顯變化。這意味著農商行違規經營行為依然未得到有效改觀。
從罰單均值維度觀察,一季度,農商行個人項罰單均值為1.5萬元/條,較上季略有下降;機構類罰單均值為64萬元/條,“逆市”上揚。
盡管機構和個人受罰面積大,但因大額罰單發生率有限,農商行個人及機構項罰單均值均低于銀行業均值。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檢索當期數據亦發現,在一眾農商行收獲的罰單中,最高罰款金額為560萬元,超過500萬元以上的大額罰單數量亦不及城商行。
銀行界資深人士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表示,較之國有大行和股份行,農商行尚不熟悉完整的業務體系。多年來,受人才匱乏、經營管理落后和風險管控薄弱等多重因素影響,農商行公司內控制度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但農商行面臨的市場和監管環境亦不容樂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農商行不良貸款率達3.34%,遠高于國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對應指標。農商行約12%的資本充足率亦低于同期約15%的行業平均水平。如何在經濟下行周期和行業利潤微薄的環境下,找到增長與風險管理的平衡點正考驗農商行管理者。
與農商行族群一樣,城商行群體也非常龐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梳理牧羊犬平臺數據庫發現,一季度,在銀行業機構項罰單中,共有5張罰金超500萬元的大額罰單,城商行占據兩席。其中,齊魯銀行獲領罰金最高,約1495萬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處罰理由高達15項,這些違規行為幾乎涵蓋了極為重要的合規環節。與此同時,該行有三位責任人被罰。這說明齊魯銀行在多個業務條線均存在管理薄弱之處,并非個別員工的違規操作。
齊魯銀行尚未就此事公開回應。齊魯銀行是全國首批、山東省首家設立并引進境外戰投的城商行,于2021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2023年業績快報顯示,該行正處于資產負債快速增長的擴表期。截至2023年末,該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近20%。其中,貸款總額、存款總額增速分別超16%和13%,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則分別超8%和18%。
蒙商銀行亦獲領一張大額罰單,被罰金額為893萬元。監管機構的處罰理由是“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較之齊魯銀行,蒙商銀行的涉罰領域相對集中,未出現齊魯銀行普遍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問題。
互網聯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和農商行寧波鄞州農村商業銀行的被罰金額亦位居季度行業前五。
在1700多條罰單信息中,違規違法行為集中在哪些領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檢索牧羊犬平臺罰單案由相關關鍵詞獲悉,違反審慎經營原則是重要原因之一。它在所有罰單案由信息中出現頻次超出200次,涉及貸款和同業等多個業務范疇。其中,貸款領域發生違反審慎經營原則出現頻次超過50次,細分項觸及個人按揭貸款、信用卡分期和個人經營貸款等零售業務范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進一步檢索具體罰單信息發現,“個人按揭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罰單信息總計8條,由北京地區監管機構向興業銀行發出;個人經營貸和信用卡的違規事項則多見于貸前貸后管理以及分期消費等領域。與此同時,“對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不審慎”也較多出現于一季度的罰單信息中。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在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的漫長進程中,監管機構必定愈發重視金融行高質量發展。作為金融業的主要代表,銀行業應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要務,應徹底摒棄為追求利潤盲目擴張甚至不惜違規經營的慣性思維,完善并強化落實內部風控制度,并加強對員工的金融倫理培訓,從操作層面減少違規經營行為發生。
2025-04-17 02:13
2025-04-17 01:31
2025-04-17 00:50
2025-04-17 00:22
2025-04-17 00:07
2025-04-16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