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年人廣州增城朱村的廣東絲苗米稻田早已收完晚造,莫麗賢計劃在她的鄉村200畝農田里種上紫云英、油菜花和格桑花。成長即使在農閑時,煩惱花海也能為她的年人家庭農場繼續吸引游客。
35歲的廣東莫麗賢是“能記家庭農場”的主理人。2021年,鄉村她辭去企業高管的成長工作回到老家朱村街龍新村創業。農場位于朱村街北部的煩惱萬畝絲苗米產業園核心區,以她父親名字創辦。年人
莫麗賢是廣東龍新村史上首個農村職業經理人。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鄉村新職業中,“農村經理人”作為唯一農業領域職業入選,成長指那些懂得農村產業管理和經營服務的煩惱人。
2023年10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起“廣東千名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育計劃”,計劃三年內培養超過千名鄉村“CEO”,通過他們對接城市資源,實現富民興村。該計劃現已開展至第二期。
莫麗賢是首期培訓班學員,同期共100人。培訓周期從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培訓過程中,她多了一個身份——強村公司“CEO”,作用是利用本村的資源稟賦帶動全村發展。
廣州市鄉村振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廣州鄉村人才學院是培訓班的主要承辦方之一。該公司鄉村運營總監柯世明介紹,培育計劃報名近1200人,按照3:1比例篩選學員簡歷進入兩輪面試,最后綜合評委意見確定名單。
他總結,學員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正在從事農村相關產業,且是與村集體有聯動的產業;二是村干部、鄉村企業或集體經濟的創始人;三是新農人代表,如直播網紅、技術下鄉及數字農業領域從業者。“前兩類比例更高”。
目前,廣東省多個地市針對培育鄉村CEO提出了具體舉措,既有培訓課程,也有專項人才補貼、補助,有的地區還將“農村職業經理人”納入鄉村工匠人才職稱和經營管理專業人才高級職稱序列。
曾經的龍新村,村民靠種植絲苗米等農作物為生,隨著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業勞動者大量減少,村里的田地承包給企業,村集體收田租。
自上學起,父親就騎著摩托車把莫麗賢從村里送到城里。畢業后,她先后在機關單位、產業園區工作,最高年薪超三十萬元。村頭村尾都知道這家出了個“金鳳凰”。
在產業園區工作時,她負責招商引資和項目孵化,有一年接觸的客戶將近半數與農業相關,讓她了解了鄉村振興政策,加上市場對優質農產品和高品質鄉村旅游有較大需求,她開始醞釀回鄉創業的想法。
得知這只“金鳳凰”要回來“種地”,父親拍著桌子怒斥,“如果種地能發達,我們為什么要把你送出去讀書。”村民也紛紛猜測“大概是在外面混得不好”。
村支書雖然詫異,但在看到莫麗賢的創業計劃后,還是第一時間給予了支持,并將增城絲苗米產業核心區內的田地租給她。
為了拿地,她拿出工作多年攢下的買房錢,還有此前幫家里賣荔枝的收益,但后續種子、肥料、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