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震東相信,讓鄉“農民可以不離開鄉村,歸種同樣實現現代化”。自信專圖為2017年“雙十二”前夕山東臨沂水湖村,生東這里是活狀全國著名的“金蛋”電商基地。 (視覺中國/圖)
“一場暴雨過后的態專七月末的黃淮平原驕陽似火。”羅震東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句話。訪淘那是寶村2015年7月,羅震東第一次踏上了淘寶村的研究調研之路。從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鎮開始,羅震他依次走訪了江蘇省新沂市、讓鄉沐陽縣、歸種睢寧縣……當時,自信專跨越魯南、生東蘇北的活狀黃淮平原上,已經冒出了春筍般的以電子商務為主要產業的村莊。
羅震東長期在南京大學從事中國城市規劃的研究,鄉村一開始并不是他的研究重點。“博士畢業的時候,我們做發展戰略、區域規劃,都是在城市里面跑,而且做規劃都是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那會兒覺得中國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要做城市規劃和區域發展,就要關注“宏觀的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而宏觀研究的基礎是扎實、充分的數據分析,為了尋找一個城市盡可能精確的數據,羅震東嘗試探索過各種各樣的城市“密碼”——高鐵班次、電信話務量、企業聯系、物流數據……
但是如何獲取區域乃至全國范圍的物流數據?羅震東想到了網絡交易平臺的數據。2014年的“雙十一”已經異常火爆,產生了海量的物流數據,“通過貨物的收發地信息,中國城市間基于物流的聯系強度被生動地展示出來”。
想要獲得這類物流數據,各大電商平臺的配合是最關鍵的。當時的阿里拒絕了公開這些數據的請求,但邀請羅震東去調研某些淘寶村。2015年7月,第一次調研之后,羅震東被淘寶村展現出的經濟活力所振奮。“在知道‘淘寶村’之前,我們對于鄉村還是有點悲觀的。”羅震東說。從此他的研究開始轉向。
從2015年開始,從東部的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河北,到中部的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再到西部的云南、四川、陜西,羅震東和他的團隊足跡遍及12省50多個縣市區,調查的淘寶村、鎮數量早已過百,他與很多村的企業帶頭人都成了好朋友。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南沿海地區的鄉村和小城鎮曾經引領經濟發展的潮向。當時,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使得一批小城鎮迅速崛起,鄉村人口開始向這些小城鎮聚集,學術界將這一波城市化稱為“自下而上的城鎮化”。
1990年代以后,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的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因為各種原因被大城市甩到身后,各種資源要素加速向大城市集中,農村和小城鎮漸漸遠離了經濟發展的主航道。
2014年,國家發布了《新型城鎮化規劃》,這份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當時我們的思路和國家是一致的,希望推進城鎮化。農村人口大量減少后,農業經營的規模就會擴大,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才會有收益。”羅震東回憶。
淘寶村等電商村鎮的調研改變了他的想法。“比大地還要火熱的農村電商正在靜悄悄地推動鄉村巨變”,羅震東的調研筆記上寫下這句話。這種景象讓他想起幾十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自下而上的“邊緣革命”。
“邊緣革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和他的助手王寧提出的關于中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概念,即由草根階層發起的在中國經濟邊緣地帶進行的經濟試驗。
鄉村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讓羅震東看到了鄉村發展的新的可能。“看到‘淘寶村’之后我們就覺得,其實農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就業機會,獲得發展的機會。如果這是可以走得通的路,我們過去的單向農民進城的城鎮化道路,就是可以修正的,甚至我們可以有新的就地的、自下而上的城鎮化。”羅震東將他的新書命名為《新自下而上城鎮化:中國淘寶村的發展和治理》。
在書中,羅震東細致地分析了淘寶村的類型、發展機制、空間演化和鄉村治理,也寄托了他對淘寶村的希望。“農民可以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