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航母就出局。專訪”
在全球政經、新加需引經貿格局重塑背景下,坡中中資企業掀起新一輪“出海”浪潮。企協
據《202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長海應航截至2023年底,譚志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在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4.8萬家,勇企業出覆蓋全球超過80%的艦隊國家和地區。
其中,航母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近八成流向亞洲,專訪比上年增長13.9%;對東盟投資251.2億美元,新加需引比上年增長34.7%,坡中增速極快。企協
近日,長海應航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會長、中冶新加坡首席執行官譚志勇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新加坡政治環境穩定、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有不少中資企業在新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試圖以新加坡為跳板,開拓東盟乃至南亞大市場。
“東盟人口與面積約等于中國一半,但很多東盟國家人均GDP遠遠落后于中國。因此東盟潛在的商業空間非常廣闊?!彼ㄗh,中資企業出海務必具有國際視野,真正走入國際市場。同時,企業出海還需要戰略層布局,推動“艦隊出?!倍恰靶≈郦毢健?。
“當前中資企業的出海浪潮里,很多企業仍然單打獨斗,缺乏統一的戰略規劃和協同合作。而新加坡在這方面很值得我們借鑒?!?/p>
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會長、中冶新加坡首席執行官譚志勇。圖/毛淑杰
南方周末:新加坡中資企業發展與規模如何?
譚志勇:中資企業目前在新加坡的規模比較大,經營領域也很廣泛,基本上涵蓋了新加坡的主要行業。像國內耳熟能詳的“五大行”“三桶油”“三大航司”“八大建筑央企”等在新加坡都能看到分支業務。
從我們協會來看,單算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的會員單位,目前已超過950家,預計2024年底將突破1000家。根據行業大類,我們設置了六大委員會,分別是金融、基礎設施、航運物流、能源和貿易、科技和數字化、文旅及服務等。這些企業大都是來自國內的央企、國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