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出享薈轉型期正在到來,如何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引領?海時何重當下面臨了哪些實際ESG問題?應該如何破局?2025年4月11日,以“新出海時代:ESG與可持續供應鏈”為主題的代E第期南方周末第23期CSR思享薈在滬舉辦,活動由南方周末報社主辦,塑中R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和一個地球咨詢承辦,國企長三角ESG與零碳研究院支持。業競來自高校、爭力行業協會、成功咨詢機構、舉辦律所等多方專家,新出享薈以及多個行業領軍企業的海時何重代表,圍繞中國企業出海進程中在ESG領域所面臨的代E第期復雜挑戰與多元機遇,展開了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塑中R思探討。
會前,國企參會專家與企業代表走進螞蟻集團打造的業競支付寶空間站,深入了解其在綠色公益領域的創新實踐。本次活動由Taskforce Consultancy創始人、前央視英語新聞頻道主持人邢哲銘主持。
在全球經濟與環境深度交融的時代背景下,綠色經濟已成為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等環境問題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各國紛紛制定綠色發展戰略,加大在綠色產業的投入,綠色經濟市場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受全球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綠色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從綠色經濟趨勢的角度談到,全球綠色發展進程在當下呈現出短期波動的態勢。但中國企業在綠色投融資領域獨具優勢。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中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制造能力,可借助綠色金融工具、技術創新等,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同時,中國企業應抓住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深度融合的機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近年來,中國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國際市場,并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平臺,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系,拓展了貿易和投資的新空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踏上出海征程,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海外拓展過程中,企業面臨著與國內截然不同的市場環境、文化背景和法律制度,ESG因素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在海外市場有效防控ESG風險、確保法律合規并實現科學的實踐管理,成為中國出海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長三角ESG與零碳研究院創始人符翀
長三角ESG與零碳研究院創始人符翀深入剖析了中資出海企業的風險管控要點。在企業管理層面,她詳細分析了中企出海需面對的全球范圍內的ESG相關實質性議題識別與管理;在ESG合規方面,企業運營要符合所在地的法律法規要求;在跨文化溝通與本地化適應方面,企業需要提高重視,主動了解、尊重并適應不同的宗教文化習慣,與當地的利益相關方有效互動,同時招聘有跨文化背景與溝通能力的人才,構建合適的組織架構和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實際案例,符翀強調企業出海應“做好標桿,交好朋友,講好故事”,樹立良好企業形象,贏得當地社會認可。
綠色技術銀行可持續發展事業部主任、上海簡寬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趙江珍
綠色技術銀行可持續發展事業部主任、上海簡寬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趙江珍從法律角度解讀了ESG合規的重要性。她指出,ESG合規涵蓋企業運營的多個維度,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水平,還能顯著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增強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在此背景下,趙江珍強調企業要建立總部思維,實現全球數據的整合與透明披露,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企業應積極行動,建立健全海外合規體系,加強員工培訓,確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從而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環境。
洛陽鉬業ESG發展部高級經理徐曉燕
洛陽鉬業ESG發展部高級經理徐曉燕分享了企業在全球礦業領域的ESG管理經驗。作為一家業務遍布全球的礦業公司,洛陽鉬業通過建立國際領先的管理體系,在承包商管理、人權保障和安保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有效提升了企業的ESG績效,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雙贏。
企業在實施 ESG 戰略時,不能簡單地復制國內模式,而要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當地的ESG實踐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遭遇了諸多挑戰。圓桌討論環節由一個地球咨詢創始人李磊主持,多個機構及企業代表紛紛結合自身實踐,圍繞“ESG本土化實踐”主題展開探討。
“ESG本土化實踐”圓桌對話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企業公民與工會社會工作委員會副總干事王小兵提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能以異地經營的思路來管理當地項目與企業。從合規角度出發,企業必須嚴格遵循當地勞動法規,這是企業開展海外業務的基本前提。企業應將本地雇傭視為長期戰略的核心部分,積極吸納當地勞動力。由于各國在勞工權益保障方面仍存在顯著差異,企業不能置身事外,而應承擔起主體責任。另外,合理借助工會力量是推動供應商遵守標準的有效途徑之一。可與供應商所在地區的工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促使供應商嚴格執行勞工權益標準。
上海律協ESG專業委員會主任、金茂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萬美指出,出海企業應主動了解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和規則,識別出海業務相關的ESG風險,將被動合規轉化為提前預防,建立適應海外市場的風險管理框架。通過培訓加強員工風險預防意識,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參與可持續相關認證和評級。同時,企業還可以運用盡職調查工具,前置風險評估,組建跨部門專家團隊,并由ESG法律專家聯合IT技術團隊開發定制化風險管理工具,為企業構建“風險可識別、責任可追溯、后果可承受”的合規管理體系。
正泰集團可持續發展辦公室執行主任顧皓分享了正泰集團通過區域本土化策略,在沙特等地建立了集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閉環,有效應對了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另外,通過多元的激勵政策,提高當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錦江酒店(中國區)ESG專家金雨陽談到,錦江酒店通過強化品牌協同、合規管理和員工培訓,確保了ESG戰略在全球市場的有效落地,同時,始終秉持著“商業利他性”的初心,尋求在ESG領域的共贏協作、價值共生。
現場,與會專家還針對企業在海外面臨的文化差異、員工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共性問題,共同探討了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這不僅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必由之路,更是構建全球可持續發展生態的關鍵一環。
參會嘉賓合影
? 南方周末CSR思享薈由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起,旨在為企業社會責任從業人員整合各領域頂級資源,打造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的融合模式。南方周末CSR思享薈以匯聚新力量、分享新知識、傳播新實踐為宗旨,匯集跨行業的專家群體智慧,推動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難題。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成都、宜賓等地舉辦23期,參與人數超過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