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與商品房的房規關系定位、發展模式亦進一步明確。劃城視覺中國/圖
2023年8月25日,中村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改造供給革指導意見》。
一位參與制度設計的結合祭出房地產專家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關于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樓市指導意見》(國發【2023】14號文)(下稱14號文)在8月底下發至各城市,主要針對人口凈流入的側改超大特大城市以及建成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上的城市,共計35個。組合拳
14號文明確兩大目標。保障一是房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讓工薪收入群體逐步實現居者有其屋”;二是劃城推動建立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讓商品房回歸商品屬性,中村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改造供給革促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不僅保障性住房受到高度重視,其與商品房的關系定位、發展模式亦進一步明確,有聲音認為,這是與新加坡模式類似的“新一輪房改”。
上述專家介紹,14號文的一大重點是推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此前中國已建立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三位一體的住房保障制度,新的配售型保障房將與之銜接,形成與商品房并行的保障房體系。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保障性住房在存量房中占比20%-30%,主要針對有城鎮戶籍的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