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搶水廣東珠海,咸淡對決航拍珠海大橋日落風光。大海陳爍明|視覺中國
很多人并未意識到,搶水喝水這件小事要付出多大的咸淡對決努力。
在麥明勝的大海印象中,珠海人不僅搶過醋,搶水搶過鹽,咸淡對決甚至還搶過水。大海二十多年前,搶水10月底至次年3月初,咸淡對決在降雨少的大海枯水期,麥明勝刷牙時,經常能嘗出水里有一股淡淡的咸味。
珠海毗鄰珠江入海口,在這里,江水與海水相接,淡水與咸水相融,它們像兩隊列陣相持的大軍,一方死守城池,另一方發起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當咸潮上溯,海水倒灌,入侵城市飲用水的取水口,嚴重時可引發供水危機,市民搶購桶裝水。
不過,這份沿海居民特有的記憶已經久遠。2025年2月12日,蛇年元宵節,珠江上游來水持續偏少,河口潮汐動力增強,咸潮再次上溯,但沉浸在節日氛圍中的珠海一切如常。
水龍頭的背后是一場“壓咸補淡”大戰。自2004年飲水危機以來,珠江流域建立了常態化“壓咸補淡”機制:調度上游水庫群,增加河道徑流,將咸界“頂”離內陸。
2025年2月9日(正月十二),珠江流域啟動了去冬今春枯水期的第五次“壓咸補淡”。麥明勝是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平崗泵站的站長,他所在的泵站是這場戰役的前線。
麥明勝已多年沒在自來水中嘗出咸味了。但二十多年來,越來越強大的咸潮步步緊逼。在氣候變化影響下,海平面不斷升高,大旱等極端天氣頻發,疊加經濟發展帶來的需水量增加,珠海等沿海地區面臨的飲水危機其實并未走遠。
咸味刺激人類的味蕾,源于海水中溶解的多種鹽類,尤其是氯化鈉(NaCl),人類熟知的食鹽。
在麥明勝這樣的專業人士看來,形容咸味不只是靠味覺,還有術語——氯化物濃度。
麥明勝記得,21世紀初最嚴重的一次飲水危機中,珠海自來水的氯化物一度超過400mg/L,接近目前國標限值250mg/L的兩倍。
飲用過咸的水將導致人體電解質失衡、脫水甚至腎臟超負荷。當時,市場上的桶裝水幾乎銷售一空。
麥明勝不得不凌晨起床,去離家兩三公里外的山泉水取水點排隊打水,然后扛著50斤的水桶爬上沒有電梯的八樓。這些寶貴的水用于全家人煮飯、洗漱、洗衣,一周不到就用完了。
許多珠三角居民都對2004年的秋天記憶猶新。當時受強咸潮影響,中山、珠海等地近二十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當氯化物濃度超過后續處理能力時,取水只能暫停。
麥明勝有每天沖涼(洗澡)的習慣,冬天也不例外。但喝不上水的那段時期,用自來水沖涼后就像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