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小年我國最大的荔枝產區,這段時間,今年荔枝陸續開始掛果準備上市。荔枝記者走訪發現,氣候今年荔枝成花率普遍較低,影響產量明顯減少。主因
茂名荔枝種植面積有140萬畝,小年產量占全國的今年四分之一。在曹江鎮的荔枝荔枝種植園,不少樹只結出了黃豆大小的氣候荔枝,部分樹上甚至見不到一顆果實。影響
廣東茂名荔枝種植戶 張翼:桂味、主因糯米糍這些荔枝品種受影響最大,小年很多荔枝花都沒見到。今年
在惠州市鎮隆鎮山頂村的荔枝一片荔枝林,種植了桂味和糯米糍等品種的荔枝樹有3000多棵,正常年份產量可超20萬斤,但今年開花掛果率偏低,預計產量不到往年一半。為了盡量能多掛果,種植戶們正加強管理,裁切多余枝條,保障肥料和水分的供應。
荔枝種植戶 秦先生:我們這個果場,目前在整個鎮隆都算比較好的了,開花應該到五、六成左右,結果現在預計有七八萬斤。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的10個綜合試驗站覆蓋全國58個荔枝生產縣,根據專家對這些區域內荔枝生長情況的系統調查顯示,今年我國荔枝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影響。
廣東作為我國最大的荔枝產區,預計2024年產量87.64萬噸,比2023年減產51.22%。根據監測分析,去年7月荔枝采摘后至今年2月,廣東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高20.6%,降水充沛使得荔枝樹秋梢生長時間長,大部分品種成熟期偏遲。
此外,冬季低溫天氣不足也是造成今年廣東荔枝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低溫天氣可以誘導荔枝樹開花,但去年冬天以來,低溫總量嚴重不足,同時冷空氣的間歇期也過長。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陳厚彬:對荔枝成花有作用的過程其實只有去年12月中下旬的那一次,第二次冷空氣過程是在1月下旬,那個時候已經接近到花穗分化的一個臨界期,超過那段時間再來的低溫對荔枝花的作用就不大。
陳厚彬表示,2023年為荔枝生產的“大年”,產量偏高,而今年主產區荔枝產量偏低,屬于荔枝生產的“小年”。自1999年全國荔枝產量首次突破150萬噸之后,基本每隔幾年都會循環往復出現大小年的情況。這種現象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遺傳因素、氣候條件、管理水平以及病蟲害等。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陳厚彬:“大小年”的表現,基本每4到5年就會出現一次,我覺得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就荔枝的管理來講,可能每一年都要當做“小年”來管理。管理的時候我覺得還是要加強技術賦能,特別我們必須要借助多年的數據積累來為自己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