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上午,例最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報告聽取“兩高”工作報告。年后(南方周末記者韓謙/圖)
“我今天聽了報告非常激動,再提心情就像今天北京的能動司法天氣一樣?!边@是穿插政協民進界別在分組討論“兩高”報告時,一名代表委員發言的個案高法工作第一句話。
2024年3月8日上午9時,例最張軍首次以院長身份作最高法工作報告。報告他的年后發言時間不超過30分鐘,會場響起了8次掌聲。再提
報告內容既關注社會治理,能動司法又關注民營經濟。治理網絡暴力、婚前同居施暴、維護外賣小哥權益、保障線上加班“離線權”,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報告也積極回應。其中,貫穿整個報告的“能動司法”,則是14年后重提。
“能動司法”,是貫穿最高法2023年工作的一條主線。
在解讀最高法工作報告時,最高法辦公廳副主任、最高法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余茂玉提到,“能動司法”是在司法審判工作中通過積極能動地發揮審判職能,切實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簡單說,就是反對機械司法、就案辦案。
這不是一個新概念。人民法院明確提出能動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四年前。
彼時,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來臨,司法機關受理的訴訟案件激增,案情復雜,司法機關尋求應對之策。2009年,時任最高法領導在寧夏、河北、江蘇等地調研時提出了“能動司法”這一理念。在解釋中,人民法院能動司法就是要發揮司法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侯猛表示,2009年前后的能動司法,主要是在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