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家被公布的千家企變假冒央國企中,仍有768家為存續、假央假央在業狀態。國企(梁淑怡/圖)
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家“央企”,密百它的身份身集司名字像某央企,且與國資有經營往來,千家企變那它是假央假央央企嗎?
國資委說,它可能是國企假冒的。
單從名字上看,密百這些企業與正牌央國企無異:“中核”“國能”等“中字號”“國字號”赫然在列,身份身集司即便查詢工商注冊信息也無從辨別——有的千家企變企業出資方甚至顯示國資100%控股。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假央假央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國企國資委和各家央國企公布的密百假冒央企、國企,身份身集司合計超過1000家,其中,能源、環保領域成為“重災區”,至少672家假冒央國企涉及上述行業。
為清理假冒央國企,2021年10月22日、2022年9月20日、2023年4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先后公布三批假冒中央企業名單。
2022年4-7月,國務院國資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三部門專門開展打擊假冒國企專項行動,并印發《打擊假冒國企專項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要求各省國資委、各市國資委負責組織開展假冒國企問題排查,搜集并移交違法犯罪線索,研究建立防范假冒國企長效機制。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資委此時集中清理假冒國央企,一方面是國央企越來越注重品牌建設,另一方面是有許多假冒國央企打著央國企旗號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的統計,672家能源、環保領域假冒央國企中,2019年以來注冊成立的公司占比64%,最新的一家則成立于三個月前。截至南方周末記者發稿,仍有央國企在通報公布假冒子公司。
7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回復南方周末記者,清理假冒央企工作仍在進行中,后續如有階段性成果會及時提供。
和很多人既有印象不同,能源、環保領域的假冒央國企的注冊資本都很高,平均1.73億,最多的一家注冊資本為106億。這或與行業有關,這些企業的業務往往與央國企有關聯,所屬行業主要為批發業、商務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假冒央國企最隱蔽的方式是工商信息系統中,企業股東顯示的就是正牌央國企,這也是國資委等部門重點打擊的類型——偽造材料將國有企業注冊為股東。
在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的672家能源、環保假冒央國企中,381家是偽造材料將國有企業注冊為股東。這些企業最愛假冒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這四家企業,共占75%。
從地域分布看,這381家假冒央國企的數量與公司注冊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主要分布東南沿海省市。其中,地處西南的四川以42家企業排名第一位,山東、廣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別位列2-8名,合計197家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第二種情形是假冒央國企的分公司。中節能集團旗下的中國第四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就被假冒了32家分